在绕土星轨道飞行过程中,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拍摄了这幅照片。照片中,土卫三“特提斯”在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泰坦”后面出现,地表上的奥德修斯陨坑依稀可见。“特提斯”直径1062公里,拍摄时与“卡西尼”号之间的距离是与“泰坦”(直径5150公里)之间的两倍。当时,“特提斯”与“卡西尼”号之间的距离为220万公里,与“泰坦”之间的距离只有大约100万公里左右。这幅照片由“卡西尼”号上的一架窄角照相机于2009年11月26日拍摄。“泰坦”的图像比例为每像素6公里,“特提斯”为每像素13公里。
土星的小卫星土卫一“米玛斯”,直径只有396公里,出现在土星上层大气上方。照片拍摄于2008年11月26日,此时的“卡西尼”号距“米玛斯”大约91.5万公里。
2010年2月13日,“卡西尼”号与“米玛斯”近距离接触,拍摄照片时二者之间的距离大约在7万公里左右。照片中,土星的边缘和上层大气在背景处清晰可见。
这幅照片是“卡西尼”号近距离飞越土卫一“米玛斯”时拍摄。“米玛斯”上的赫谢尔陨坑直径130公里,占据照片大部分区域。照片于2010年2月13日拍摄,此时“卡西尼”号与“米玛斯”之间的距离大约不到9500公里。
2010年2月,“卡西尼”号与土星的另一颗小卫星——土卫十四“卡里普索”相遇时拍摄了这幅照片。照片所呈现的细节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卡里普索”形状不规则,体积为30×23×14公里。只有两颗“特洛伊”卫星沿着与土卫三“特提斯”相同的轨道运行,一颗在前,一颗在后,“卡里普索”便是其中之一。
这颗卫星表面光滑,似乎并没有保留猛烈的弹坑形成记录。土星的其他绝大多数卫星表面均有陨坑形成。这幅照片于2010年2月13日拍摄,此时的“卡西尼”号与“卡里普索” 之间的距离大约在2.1万公里左右。
在2009年8月土星经过昼夜平分点后大约一个月,“卡西尼”号飞船拍摄了这幅土星原色照。土星环在土星表面投下的影子较为狭窄。出现在照片左下方的小点就是土卫一“米玛斯”。这幅照片由“卡西尼”号上的一架广角摄像机于2009年9月4日拍摄,此时距离土星大约270万公里。
2009年7月26日拍摄的土卫二“恩克拉多斯”(直径为500公里),此时“卡西尼”号与这颗卫星的距离大约在20万公里左右。
“卡西尼”号于2010年5月18日拍摄的土卫二“恩克拉多斯”的冰喷流,此时与这颗卫星的距离大约为1.7万公里。“卡西尼”号当时处在“恩克拉多斯”的阴面,观察到从“恩克拉多斯”南极裂沟向外喷出的明亮羽状冰。图像比例为每像素100米。
另一幅土卫二“恩克拉多斯”南部羽状冰照片,拍摄于2009年11月21日。2005年,“卡西尼”号飞船第一次发现“恩克拉多斯”的冰火山活动。在此之后,这一活动便成为科学家的研究重点。羽状冰最初由水蒸汽构成,同时还含有痕量氮、甲烷、二氧化碳、丙烷、乙烷和乙炔。
2009年11月21日,“卡西尼”号飞船与土卫二“恩克拉多斯”近距离接触,此时二者之间的距离大约在2028公里左右。照片呈现了多冰地表上的裂沟和脊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