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2024-09-14 00:19:10  出处:差评  作者:小发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也许你不知道,几个小时前,纪录片《 流浪地球 2 :再次冒险 》开启了点映,你现在打开各个平台,大概还能看到刚解禁的热乎评价。

说起来比较欠揍,之前我们收到了影片出品、制作方机核的小规模内邀试映邀请,在 9 月 7 日就看完这部片子了。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憋了这么久也是难为我了,酝酿了一礼拜,有些话不吐不快。

这片子其实很久之前就有自己的豆瓣页面了,结果现在《 流浪地球 2 》都上映一年多了,观众们望眼欲穿,都以为自己被放鸽子了,它终于姗姗来迟。

不过好饭不怕晚,这回赶上了《 流浪地球 2 》 3D 版上映的节点,这个纪录片可算是能一窥全貌了。

试映会那天天气不算太好,有点小雨。

影片放映的时间定在了下午四点,不过在三点左右,就有很多同样受邀的人到了现场。

可能出于保密,影院里没有挂宣传物料,但《 流浪地球 2 》 3D 版的易拉宝,已经在大厅里立起来了。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关于《 流浪地球 2 》,或者说《 流浪地球》这个 IP ,应该不用再展开介绍了。

人们对它的记忆是,和自己看过的其他中国科幻电影完全不一样,但要说哪不一样,为啥不一样,估计谁也说不清。

现在,《 流浪地球 2 :再次冒险 》,告诉了我们答案。

影片一开始就是大家熟悉的龙标,也许大家对这个司空见惯了,但是作为媒体从业者,看到同行拍了个带龙标的片子,影院里立刻响起了掌声。

结果没过几分钟,电影突然暂停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观众都懵逼了,可以听到有很多人不由自主发出 “ 嗯? ” 的声音。

马上就有工作人员站出来解释——不好意思,需要调整一下声音。

然后幕布左上角出现了 Windows 音量的 UI ,把大家都给逗笑了,接着大家又鼓了鼓掌以示鼓励,影片倒回到龙标重新开始放。

故事是从五百多天前,郭帆导演正式宣布《 流浪地球 》开始推进第二部工作开始。

看到屏幕上那距离影片上映还有 XX 天那几个大字,让我想起几年前在电影院看《 金刚川 》时,被显眼的时间提示折腾到心烦意乱的体验。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不过影片虽然是按《 流浪地球 2 》从开始筹备,到最后成功上映的时间线来拍的,但拍出来的东西可不是流水账。

在影片中特别标记的几个时间节点里,中间居然出现了个 “ 距离影片上映还有一百多年 ” ,当时大家还以为是写错了。

结果片子还真就是从一百多年前开始讲,通过专家的描述,引出了梁启超,以及他写的一本小说《 新中国未来记 》,书里大胆预言 60 年后的中国繁荣富强,万国来朝。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虽然《 新中国未来记 》常常被归为政治小说,但其散发出的中式幻想,或多或少都在中国人心里埋下了科幻的种子。

所以《 流浪地球 》上映时,就有很多影迷认为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中国科幻片。

其实说中式科幻和西式科幻的核心区别在哪,甚至是有没有区别,这问题估计都能吵个三天三夜,但我个人认为,小破球想表现的中式科幻,就是有别于超级英雄一人救世界的人民史观。

这点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能有所感悟,我现在都记着那句 “50 岁以上的,出列 ” 。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为啥纪录片在开头就讲这个,其实是想让观众知道,《 流浪地球 2 》诞生的基础是什么。

聊完这百年来中国科幻文学的根系,《 流浪地球 2 :再次冒险》很快又回归了正题,开始从技术视角去探讨《 流浪地球 2 》的得与失。

中国不是没有过特效大片,也不是没出现过特别牛的置景妆造,但过去的那些大片,基本上是经验主义。

也就是说,在电影制作相关的某个领域里,会有大牛存在,但是想要复制大牛的奇迹,那很难。

而《 流浪地球 2 》的突破之处在于,它接触到了电影工业化的一角。

是的你没看错,真正和电影工业化联系起来的是 2 ,而不是 1 。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首先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电影工业化不是指流水线生产大片,而是指在电影筹备中,以更加高效科学可复制的方式制造电影资源。

1 更像是在投石问路,是战前的准备,而在拍摄《 流浪地球 2 》时,剧组才算是接触到了一点点电影工业化。

制片人龚格尔透露,拍 1 的时候剧组常驻人数只有七八百人,拍 2 时达到了 1900 多人。

当时有防疫任务不说,还要协调几百几千的外籍群演。

这种情况,放眼中国影史都是有相当开创性的。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当然,剧组人数并非电影工业化的判断标准,剧组的管理模式才是。

在《 流浪地球 2 》的剧组中,团队分工十分明确,不同部门所生产的资源也是相当工业化的。

比如说在没几个人注意到的图标和文字上,《 流浪地球 2 》实现了风格和形式上的统一。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字体、字间距等细微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各种标识,也全部都进行了专门的设计,相关团队批量制造了大量可替换的贴纸,专门用于拍摄作业。

这点郭帆抓的很紧——我猜你不知道他做过平面设计。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这种美术资源的统一也能在其他地方看到,例如白色风格的服装建筑机器,风格相同的 UI 设计。

但这并不意味着糙,很多东西都相当精致,比如说在电影里,有一幕出现了一架坠毁的黑鹰直升机。

就这一架直升机,一个小组的人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通过网络查证、线下找人等各种方式,尽力还原了黑鹰真实的样子,生怕在观众面前被懂行的看透露了怯。

然后这个以假乱真的直升机,很快又被加工成残骸的状态,这才有了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样子。

而且你别忘了,《 流浪地球 2 》可是部科幻片,不是什么现代战争片。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另外那个联合政府总部,也是剧组海外协拍团队特别申请进入联合国内部堪景,再结合美术组扒出的联合国金色大厅施工图纸,才把现实复刻到了电影中的。

为了确保真实,当时主席台下边那块石头,都进行了专门作业,保证色泽和纹路足够还原。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更重要的是,以上这些工作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完成的。

为啥大家这么想做实景还原,这么想把电影工业化带来的统一风格运用到拍摄中呢?

郭帆曾经问过大刘这样一个问题: “ 什么是科幻? ” 

大刘的回答是: “ 科幻,就是未来的历史。 ” 

科幻故事不是一个场景,而是一段流动的历史,要还原这个历史,就要把未来这些人的城市面貌、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给想象、构筑,最后实际呈现出来。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郭帆团队要在一部科幻片里死磕字体这类细节,正是这些东西组合起来,才给观众一种来自于未来历史扑面而来的实感。

和上边这些相比,特效反而不是什么值得聊的东西了。

无论是太空电梯,还是引爆月球,想做出特效只需要注意两点:掏钱,爆肝。

直到《 流浪地球 2 》马上要上映了,一堆人还在渲染修改。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除了《 流浪地球 2 》的厉害之处,《 流浪地球 2 :再次冒险 》也没少讲团队翻车的情况。

像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拍摄延误,在整个影片的拍摄过程中都算是一点小事了,最头疼的还得是技术问题。

像是刘德华镜屋的那场戏里,整个团队是通过专业摄影器材泰坦拍摄的,这也是国产片首次使用泰坦进行拍摄。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这个泰坦倒是顺利从国外运回来了,可当时因为疫情英国业务员没法过来,双方只能打视频电话远程指导安装。

安着安着大家发现英国那边少发零件了,为了解决这个要老命的问题,剧组只能自力更生,自己造点零件暂时代用。

结果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之后拍戏时泰坦当场罢工,工作人员折腾了六个小时才修好。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这种坑真的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团队,郭帆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好。

大家想了想,最后跑到大学里请了一堆学生当实习生,每天啥都不干,就记录一下剧组犯的毛病。等拍完电影把这些总结总结,以后避雷呗。

但无论拍摄顺利或不顺利,郭帆一直都处于一个高压的状态,工作的时候显得暴躁易怒。

这是很正常的状态,无论是谁,每天睡 4 小时连轴转,平时不是拍摄就是看拍好的资料,他也会变成郭帆那样。

不过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流浪地球 2 》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借着前作的力量,把中国科幻电影这条路往前走了一截,看到了先前未曾见过的风采。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评价它,但我感觉,《 流浪地球 2 》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尝试为中国科幻电影拍摄总结出一套体系。

统一、批量、定制。。。电影所需的资源被成规模生产出来,最终才得到了一个近乎真实的架空世界。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举个例子,国内剧组但凡想拍点高深的东西,总喜欢请专家给自己站台。

可大多数剧组都只是想借着专家名头给节目镀金,真按专家想法拍摄的寥寥无几。

《 流浪地球 2 :再次冒险》里中科院的专家们吐槽,他们是真的讨厌被一些剧组邀请,不过《 流浪地球 2 》不太一样。就说炸月球这场戏,怎么炸,这都是专家们脑暴出来的。

换句话说,如果你真有那个实力,按照电影里的方法炸月球,可能就是最优解。

《流浪地球2》纪录片来了!踹开中国科幻电影大门 太难了

创造一段真实的历史,让观众不出戏。听着简单,但中国科幻电影做到这个程度的真不多,大家掰着指头想想就知道了。

看完这部机核出品的纪录片,我的最大感受只有一个:浪漫。

在电影院看《 流浪地球 2 》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把片尾的制作名单看到最后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可能有些无聊。

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

将近两千人,绘制了 5000 多张概念图,近万张分镜手稿,近十万件道具服装,共创了 1400 多天,凝结成这部 173 分钟的片子。

所以,希望差友们有机会,可以走进影院去支持《 流浪地球 》 3D 版和这部纪录片《 流浪地球 2 :再次冒险 》,并把它们看到最后。

当这些名字在荧屏上滚动时,你也许会听到中国电影工业引擎的声音,在轰鸣作响。

责任编辑:上方文Q

文章内容举报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