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还记得薄薄的黑色大软盘么?还记得小巧玲珑的三寸小盘么?在10年前,email的附件容量过小,又没有移动硬盘和U盘,大家就是通过“拷软盘”的方式相互传递数据的。老鸟们一定还记得DOS下用的Arj或HDcopy等熟悉的软件吧,那时候Dos6.22需要三张3寸盘,而Win31就需要11张,Win95时代就更多了,而当你解压到最后几张出现坏盘时,那种咬牙切齿的感觉,真是*&@……
随着USB技术的成熟,软盘渐渐的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复制普通文档或小程序,16MB的优盘足以应付,而当USB2.0时代来临后,大容量的文件的高速拷贝也不再是难事,因此移动存储的概念逐渐向着大容量--高速度的趋势发展。特别是WindowsXP普及后,插入优盘不再需要单独安装驱动程序,软驱和软盘的下岗就在所难免。
3寸软驱
近年来,硬盘容量极具扩张,价格如瀑布般下滑,PC中的文件也随之“变胖”,一个高清电影或大型游戏动辄就需要N个GB的硬盘或N张DVD,虽然刻录DVD盘可以达到4.7GB的空间,但已有力不从心的趋势,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流再次遇到了小难题——每次刻几张盘的费劲程度,已经有当初HDcopy拷软盘的感觉了……,由此看来DVD盘数年后退出历史舞台也是迟早的事,几十元的蓝光刻录盘乃大势所趋。
譬如数日前,某客户的PLMM让小编帮忙找一套著名美剧,3季共70多集,每一集约200多M,如果刻盘太麻烦,用老式IDE硬盘更麻烦,移动硬盘又堆满了数据……。碰巧小编手里有块SD卡容量达16G,速度还超过了以前的硬盘,方便程度可想而知。也正是因为这次“代劳拷盘”,才有了上面几行的“心中感慨”,相信老玩家们也一定有同感吧!
[数字化生活引发移动存储热潮]不知不觉中,数字化这个名词已经充斥在我们日常的每一天中,在生活里到处都可以见到数字化的痕迹。以前影音爱好者收藏影音作品只能用录像带或者唱片,如今一个小小的MP3就能装下N个专辑的音乐;以前复制文件大多采用复印机,如今只要一张小小的存储卡就可以轻松复制浩如烟海的数据;以前摄影爱好者使用的相机基于胶卷的设计,如今的数码单反都采用存储卡作为存储介质了。可以说,正是日益数字化的生活引发了市场对于移动存储的需求热潮。
面对市场里对于移动存储需求的快速发展,各个厂商也纷纷投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移动存储解决方案,大部分的硬盘厂商从自己的现有产品出发,推出了以便携性为卖点的移动硬盘产品,而一些闪存芯片厂商则基于闪存颗粒推出了U盘和存储卡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纵观这3中不同类型的移动存储产品,其中移动硬盘和U盘虽然便携性已经相当出色,但是过于单一的用途使得它们的应用范围相对狭小,而存储卡则完全不同,不仅在便携性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两种产品,同时还可以适用于除了电脑之外的其他设备,因此可以说,存储卡在移动存储领域的地位不容小视。
由于在便携性和使用范围上的优势,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计算机还没有实现完全普及的时候,移动存储卡产品就已经开始在市场里粉墨登场了,最早的移动存储卡产品应该算是80年底笔记本电脑上经常采用了的PC卡,也就是所谓的PCMCIA存储卡,当时大部分的PC卡几乎都是基于PCMCIA研发的技术,最大的容量可以达到5GB的水平,通过专用的转接设备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设备,PC卡的尺寸和如今的信用卡相似,虽然和现在的存储卡相比属于巨型产品,但是在当时已经可以称得上便携设备了。
在PC卡开创了便携式存储卡的先河之后,存储卡的历史已经达到了将近30年的时间,经过了30年的发展,目前的存储卡市场里以闪存技术为基础的闪存卡已经逐渐成为绝对主流的产品,但是即使都是基于闪存技术的存储卡,各个厂商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闪存卡产品层出不穷,在技术、接口和体积方面各有千秋,不过如果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有市场接受度较高的产品才能称得上主流,在以下的章节中小编就为网友们列举数款主流的闪存卡产品。
[主流闪存卡阅兵]由于闪存卡产品在数据存储和体积上的优势,各个厂商都推出了类型繁多的型号,闪存卡市场里曾经出现或者依然存在的产品主要有CF卡、索尼记忆棒、SD卡、MMC卡、XD卡和SM卡等等,不过以市场的普及程度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而言,闪存卡里比较主流的产品还是CF卡、索尼记忆棒和SD卡三个型号,下文中小编就针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闪存卡产品一一为网友们进行介绍。
80年代流行的PC卡虽然开创了存储卡的开端,而且5GB的最大容量在当时也已经是天文数字,但是由于信用卡大小的体积,还是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便携性的需求。因此在1994年,美国的Sandisc公司开发了CompactFlash存储卡,也就是现在依然非常常见的CF卡,和PC卡有所不同,CF卡的基础是flash技术,可以实现断电依然保存数据的功能,火柴盒大小的体积显然比PC卡更加出色了,而且接口设计使得CF卡的应用范围相对于PC卡来说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作为目前市场里最大的数码产品生产商之一,索尼在闪存卡方面并没有采用通用的标准,而是发展了具有自己专利的记忆棒产品,总的来说,索尼记忆棒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的几个不同产品类型:记忆棒、记忆棒DUO、双面记忆棒、记忆棒Pro、记忆棒Pro DUO和M2卡。除了M2卡之外,各个不同型号的产品在体积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的改进还是在容量和传输速度上。不过由于索尼记忆棒在技术上的封闭性,现在市场里销售的记忆棒产品仅有索尼和Sandisc两个品牌可供选择,而且对于设备的兼容性也不是很高,因此限制了记忆棒在市场里的进一步普及。
虽然上面所提到的两种闪存卡产品已经实现了便携、性能和容量的良好平衡,但是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日本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美国Sandisc公司再次合作开发了一款全新的闪存卡产品,也就是如今占据闪存卡市场大部分份额的SD卡,其全称为Secure Digital Card,也就是安全数据卡。和索尼的记忆棒不同,SD卡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标准产品,可以适用于除了数码相机、MP3之外的多种不同数码设备上。而在体积方面,SD卡与CF卡相比又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达到了邮票的尺寸,并且进一步演化出体积更加小巧的MicroSD卡和MiniSD卡两种产品。可以说凭借开放性的标准设计和小巧的体积,SD卡已经成为便携式闪存卡的典范,因此在下面的篇幅里,小编着重为网友们介绍一下SD卡的演进历史。
[SD卡技术发展及演进]在上文中提到,SD卡是在1999年8月由日本松下电子、东芝公司及美国Sandisc公司联合达成开发协议的一款半导体存储设备标准规格,其全程为Secure Digital Card,并且在2001年1月正式成立SD Association,其主要作用在于进行制定SD卡相关应用产品的规范和检测规范,同时也向全球的移动存储卡市场推广SD卡标准规格。
在SD卡的设计思路上,其内部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卡控制器(Card Controller)、内存控制器(Memory Controller)和内存芯片(Memory Chip)三大部分。其中卡控制器的作用在于发挥卡与应用产品端接口传输协议机制、编码机制和版权保护机制;内存控制器则负责将卡控制器的指令转换为内存读取的功能;而在内存芯片方面,主要采用Flash闪存颗粒作为SD卡的内存芯片。
在第一代的SD卡产品标准中,其文件系统大多采用FAT12/16的格式,因此在SD协会官方规范中的最大容量方面仅为2GB,随着数字化在生活中日益发展,2GB的容量对于经常使用移动存储卡产品的用户来说已经略显捉襟见肘,因此在2006年5月,SD细节发布了最新版的SD2.0系统规范,也就是所谓的SDHC规范,符合这一规范的通常称之为SDHC卡,由于SDHC卡的文件系统必须采用FAT32格式,因此SDHC卡的容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大可以实现32GB的容量,而且在传输速度上和第一代SD卡相比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作为一个传统的知名存储设备厂商,PNY在存储卡产品上一直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的,而在SDHC规范推出之后,PNY也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态度,并且相继推出了数款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就像今天小编所拿到的这两款产品,分别是容量为8GB的威盘和容量为16GB的SDHC卡,接下来小编为网友们带来的就是这两款高容量移动存储设备的评测。
[外观介绍]从外观上看,PNY的这两款移动存储设备中16GB容量的版本和普通的第一代SD卡相比,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依然保留了24mm×32mm×2.1mm的尺寸,体积相同的外观和尺寸使得消费者只能通过存储卡表面标签上的SDHC字样进行区别。而8GB的威盘则采用了直插式USB接口的设计,在外观上属于传统的U盘产品。
从存储卡表面的标签来看,PNY的这款容量为16GB的SDHC卡是一款能够支持SDHC规范的产品,采用了CLASS 4规格,容量分为8GB和16GB两个不同版本。SDHC卡的侧面同样设置了防擦写开关的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和第一代SD卡一样,PNY的这款SDHC卡也采用9pin的接口设计,不过要提醒网友的是,SDHC卡虽然采用和第一代SD卡相同的9pin接口,但是在读卡器和所支持的设备方面并不完全相同,需要进行确认后才能使用。
在PNY的这两款移动存储设备中,8GB的威盘采用的是传统的U盘式设计,不过在体积上比起以前的U盘产品有了相当大的缩减,因此具备更加出色的便携性能,而在接口部分这款8GB版本的产品采用的是直插式USB2.0的接口设计,能够适用于不同用户的需要。
[测试平台及说明]在本次对PNY这两款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测试的平台选择上,小编采用了英特尔的酷睿2 E8500处理器搭配2GB的双通道内存进行测试,从而保证了PNY这两款移动存储设备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测试项目:
HD Tach
HD Tach是一款专门针对磁盘底层性能的测试软件。它主要通过分段拷贝不同容量的数据到磁盘进行测试,可以测试磁盘的连续数据传输率、随机存取时间及突发数据传输率,它使用的场合并不仅仅只是针对硬盘,还可以用于各种存储设备的测试。
HD Tach本地下载链接: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80.htm
HD Tune
HD Tune是一款常用的硬盘检测工具,它可以支持以下主要功能: 1.基准测试:检测硬盘的传输性能;2.信息:显示硬盘的详细信息 ;3.健康:通过使用SMART来检查硬盘的健康状态;4.错误扫描:扫描硬盘表面的错误;5.温度显示。另外,HDTune还同样可以用于下列的其他存储设备(例如:内存卡、USB存储卡、iPod等)。
HD Tune本地下载链接: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736.htm
Sisoft Sandra
Sisoft Sandra是一款经常用来测试系统性能的测试软件,通过这一软件可以对系统的各个部分性能进行详尽的测试,其中也包括对于磁盘性能的测试项目。
Sisoft Sandra本地下载链接: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58.htm
ATTO Disk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是由ATTO公司出品的一款磁盘性能测试工具,该软件采用容量为4MB的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2.0K直到1024KB分别进行读写测试,并且在测试完成后将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ATTO Disk Benchmark本地下载链接:http://tools.mydrivers.com/soft/76.htm
[PNY 8GB威盘测试成绩]
Sisoft Sandra测试
ATTO测试
从几个不同测试软件的结果来看,这款8GB容量的威盘在传输速度方面基本上都能够维持在20MB/秒的水平上,这样的成绩相对于上一代的SD卡和U盘产品而言,都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
[PNY 16GB SDHC卡测试成绩]
Sisoft Sandra测试
ATTO测试
和8GB容量的威盘相比,这款16GB容量的SDHC卡不仅在外观上采用传统SD卡的造型,而且在传输速度上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相信在搭配性能出色的读卡器时,这款16GB的SDHC卡可以满足要求更高的用户需要。
[总结]从实际的测试数据来看,PNY的这两款移动存储设备在数据的读取传输速度方面比起第一代SD卡而言有了长足的进步, 8GB威盘的直插式USB接口令使用感受更加方便,而16GB SDHC卡的超大容量搭配性能良好的读卡器使得用户日益增长的移动存储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还可以搭配各种兼容SDHC格式的数码相机、MP3和手机等众多数码产品使用,值得一提的是16GB的SDHC卡能够支持小编自己使用的笔记本上的读卡器,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兼容性。因此PNY此次所推出的两款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对于数字化生活中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极佳的选择。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