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中军事强大又是它的一个鲜明特点。
彼时,陆续涌现出了薛仁贵、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等一干能征善战的将军,可谓是将星璀璨。唐帝国还先后攻灭东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丽、百济,又征服了靺鞨、铁勒、室韦、契丹。
在这些功绩的背后,唐军采用当时最先进科技手段打造出来的各种冷兵器,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铁尺
在大唐西市开门的一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画面右侧站立的“不良人”腰间别着一把样式比较奇特的武器。
这种武器的名字叫作“铁尺”,又名“笔架叉”、“点穴尺”是我国古代捕快常用的冷兵器之一。
那么,什么是“不良人”呢?
唐代的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称为“不良”,俗又称之为“不良脊烂”,其统管者称“不良帅”。---《唐五代语言词典》。
所以,所谓的“不良人”就是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差使,我们一般称之为捕快的人。剧中的男主角张小敬就是不良人的统帅,也就是不良帅。
他们所用的“铁尺”是大约起源于唐宋时期的一种短兵器,主要用于格挡对方的刀剑,也可攻击对方的身体。
铁尺的外形类似于三指铁叉,但它的中叉长度较长,左右叉较短。其中叉形状上粗下细,两侧有向上旁枝,可为圆柱形、尺形等。
中叉顶端有点穴为主的圆头或刺杀为主的尖头,左右两叉多用于格挡时卡住对方的兵器。
因为捕快使用武力是为了缉拿罪犯,所以“铁尺”的杀伤力并不强,有些铁尺甚至是钝头的,不以刺杀为目的,但对付刀剑等兵器有较大的优势。
铁尺(图片来源剧照)
简单地说吧,著名动画片《忍者神龟》中那位叫“拉斐尔”的小乌龟使用的就是“铁尺”这种兵器。
它易于携带,可暗于小臂下侧或别于腰间,通常双手各持一支,可正持或反手持,所以也称为“双铁尺”。
唐刀
剧中的主角张小敬身为“不良帅”,自然不能和手下的“不良人”使用同样的兵器。他使用的是刀,准确地说是一把横刀。
据史料记载(《唐六典·武库令》),唐朝时期军队所使用的刀有四种,“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仪刀,“皆施龙凤环,装以金银,羽仪所执”。众所周知,龙凤图案自古便是皇家的象征。因此,装饰有龙凤环的仪刀在唐朝只有皇帝的仪仗队和保护皇帝安全的“千牛卫”才可以使用。
障刀,“盖用障身以御敌”。目前学术界对障刀的看法不一,因为从“障身”来理解,既可能是利用刀身御敌的宽刃大砍刀一类,也可能是近身肉搏时使用的匕首一类。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又无实物出土,所以尚无定论。
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陌刀是唐朝重装步兵的装备,长约3米,刀柄和刀刃分别1.5米,主要用来对付敌军骑兵。
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由此可见,横刀是唐朝军队制式兵器之一。从1971年陕西省乾县懿徳太子墓出土的“彩绘贴金骑马俑”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唐中期的横刀是刀首无环,刀鞘包裹着带状物并有“p”形双箍。
唐刀的生产过程中不但采用了汉刀的“百炼钢”的锻造工艺,还创造了“包钢”、“局部淬火”等新的技术。从而使得唐刀的刀身韧性极佳,而刀刃硬度又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古代诗人刘琨的千古绝唱“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便来源于此。
由此可见,唐刀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冷兵器的登峰造极之作。
骨朵
骨朵,在当时就是一种比较冷僻、少见的兵器,现在的人们对它也十分陌生。《长安十二时辰》里看似普通,实则暗藏心机的异域教徒突厥人龙波,使用的兵器就是一根长柄骨朵。
在剧中所设置的唐朝天宝三年(744年),骨朵是否就是这样的名称,由于在唐及以前考古中还没见过真正的骨朵实物和骨朵图像,所以我们今天还难作结论。
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北宋时期编纂的《武经总要》,在其前集卷十三中说“本为胍肫。胍肫,大腹也,谓其形如胍而大,后人语讹,以胍为骨,以肫为朵(其首形制不常,或如蒺藜,或如羔首,俗亦随宜呼之)。”
大意是说骨朵这种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像长棍子,前端安装有石质或金属的头。骨朵的头有蒺藜形、蒜头形等多种。
作为突厥人的龙波,他使用的冷兵器就是一根长柄骨朵(图片来源网易)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骨朵这种兵器是从突厥人或者之后的契丹人那里传入中原。因为不仅在《辽史·兵志》中记载契丹兵自备武器中就有骨朵,而且在辽代墓葬壁画中契丹人手持骨朵者也是屡见不鲜。
特别是在辽萧义墓壁画出行图上,两位骑马的人把骨朵柄穿入皮环,环卡住骨朵头,骨朵尾端自然下倾,头端上翘。
这就直接证明了骨朵这种兵器的特点是头轻柄重且长,这一点与史料所记载“头小柄长”完全吻合。
我们从骨朵的形状上大致可以推测出,它可能起源于原始人追打动物或敲击果实所用的木棒。在使用过程中,他们慢慢发现前端粗壮呈棒槌形的木棒更好用。
天长日久,便衍生出了在木棒前端装上石质或金属质头的作法。最终古人将其作为了武器使用,才产生了骨朵这种适合打击用的冷兵器。
骨朵是契丹人常用的一种用途多样冷兵器,但传入中原之后便几乎不再作为武器使用。据南宋《青厢杂记》记载有人在“广陵作红漆柄骨朵,选牙队百余人,执以前导,谓之朱蒜”。由此可见,骨朵后来只用做仪仗,也称“金瓜”。
锤
锤,这种兵器通过各种历史小说、演义、电影、电视剧的渲染之后,对于观众来说还是比较熟悉。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使用锤作为兵器的是嘴角有一道疤,说话咬着后槽牙,带来谜一般的喜剧效果的靖安司旅贲军统帅崔器。
不过,在剧中崔器所使用的锤似乎于以往我们从电视里看到的差异很大。
因为,崔器的锤实在是太短太小了!目测其长不过6、70厘米,重不过5、6公斤。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仅仅是使用锤作为兵器,并且战功赫赫的便有好几位,俗称“四猛八大锤”。他们所用之锤,无不以大、重而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说,隋唐第一高手李元霸所用的一对擂鼓瓮金锤,据记载是400斤一个,两个合计800斤。唐代的一斤约合现在597克,那么李元霸的锤子重量将近半吨。
那么,崔器的锤为何与李元霸的锤差距如此之大呢?
原来,是文学作品骗了你。李元霸其实是清代章回体小说《说唐演义全传》中虚构的一个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三弟本名李玄霸,16岁时就呜呼哀哉了。
目前看来,能徒手举起半吨重的兵器,再上战场杀个昏天黑地的人是不存在的。当然啦,美国漫威旗下的那位物理学家 “浩克”除外。
锤在古代也称“椎”,有长柄单锤、短柄双锤及链子锤等。锤形似瓜,也有四方八棱等形。从唐宋开始锤柄便多以金属质地为主,其长短不一,长锤连杆有近2米,短的有10几厘米的袖锤,3、40厘米的普通手锤,但标准制式大多在50-70厘米之间,重量一般不会超过5公斤。
因此,《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所使用的小锤,相对于以往影视剧中那些,动辄大如脸盆、重过千斤的大锤来说,更适合作战的需要,也更为真实。
据唐代综合性军事著作《神机制敌太白阴经》记载,唐朝的骑兵确实装备有“啄锤斧钺”。
我们不难发现,锤的使用是为了弥补唐刀在战斗中无法破开敌人重甲、厚甲的缺陷。依靠大力打击产生的冲击力、震动力而使对手形成钝器伤,也就是所谓的“内伤”从而丧失战斗力。
夜叉擂和绞车弩
夜叉擂和绞车弩都是古代在城池攻防战中所使用的重型冷兵器,也可算作是古代的“大杀器”。
夜叉擂,“亦名留各柱,用湿榆木,长一丈许,径一尺,周四施逆髦,出木五寸,两端安轮脚,轮径二尺,以铁索、绞车放下复收,用以击攻城蚁附者。”——《武经总要》。
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守城兵器。是在一根湿榆木上密钉逆须钉而制成,使用时绞动绞车,依靠铁索使其滚动,用以碾杀敌人。
绞车弩,“其牙一发,诸箭齐起,及七百步。所中城垒,无不摧陨,楼橹亦颠坠。谓之车弩。”——《卫公兵法·攻守战具》。
简单地说,就是一张安装在车上可以随时移动的巨型弓弩。它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使用时诸箭一起发射。
其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中七百步”。史料中不但记载了它的尺寸,还记载了它的射程为七百步。古时垮一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才叫步。唐朝时一步大约是现在的1.5米多一点,所以我们能够推算出绞车弩的射程大约在1000米左右。
可以说,绞车弩堪比我们现在的重炮。同时,它是数枝箭一起呈面装打击,其发射一次基本上就相当于现在我们实施了一次火力覆盖。
《长安十二时辰》不仅将唐代都城长安城的衣食住行、社会风物展现得淋漓尽致,更将各种各样的古代冷兵器一一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难怪大家都对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军迷们更是大呼过瘾。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