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科学家们通过“比较生物法” 研究灵长类动物对死亡的反应
2019-07-06 12:47:12  出处:快科技 作者:斌斌 编辑:斌斌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根据考古记录,早期人类就开始用泥土掩盖死者的尸体,这是其他灵长类动物没有做过的事情。从这些简单的行为开始,直至发展为今天的丧葬习俗,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研究人员对其他生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意识到人类并不是唯一在死亡面前行为发生改变的人。如今,科学家们全新的“比较生物法”,正在研究非人类动物对死亡的认知、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同反应。

据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一同发表在《生物学评论》上的报告阐述,“在对灵长类动物的比较论进行深入回顾时,分析了200多年来有关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与死者之间关系的记录。这些研究结果汇集了比较研究的多元化领域,包括了殡仪馆的发展历程,同时涵盖了从考古学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

通过分析19世纪以来野生动物和圈养动物的各种研究和记录,最终得出了结论。虽然灵长类动物之间针对死亡同伴的某些反应不同,但观察到的共同行为是:灵长类动物会携带死去同伴的尸体,保护它们免受威胁,甚至表现出可以被理解为悲伤”的情绪反应。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这些早期的记录有可能是虚构的,但行为模式与今天我们观察到的一致。”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表现出与死亡有关的各种行为,其中最普遍的是母亲会携带他们死去的后代。许多因素促成了这种行为,但我们发现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有能力这样做。有趣的是,如狐猴、罗望子等一些灵长类动物,虽然也有这种行为,但最终并没有成功,经过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因为它们缺乏同样的抓取能力。”

同时研究人员表明,当一个成年成员死亡时,会观察到另外一种行为,例如看守、守夜或探视尸体。团队报告说,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亲密关系而产生的。他们还推断,这使得灵长类动物能够从尸体中学习重要信息,使其能够区分生死的一个重要过程。

此外,研究小组还提出,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也许已经具有死亡的意识了,这种意识包括对生死的认知、对死亡的预感等。但是目前为止,只有人类能够将这种行为和情感清晰的表现出来。尽管有一些记录表明类人猿可能拥有和人类一样死亡的概念,但是还需要经过经过严谨的测试和实验。

该团队打算应用这一综合理论来进一步推进他们在“比较研究生物”中的研究,并希望其他科学家探索不同的研究途径,以发现不同的死亡观。

科学家们通过“比较生物法” 研究灵长类动物对死亡的反应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文章纠错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死亡#人类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