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2017年11月5日19点45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本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24颗、25颗卫星,更是北斗三号第1、2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最后一步”。
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是由基础级和上面级组成的四级火箭,2015年7月曾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其第2次执行北斗发射任务。
该火箭采取多项技术改进和可靠性增长措施,首次使用兼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三模接收机,提高火箭飞行入轨精度。
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3次飞行。
北斗三号首发双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配置了新一代原子钟,定位精度可达2.5-5米水平,在保留北斗二号短报文功能的前提下,提升相关性能,同时卫星设计寿命提升至10-12年,且首次提出“保证服务不间断”的指标。
相较于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一大特色就是首次配置了相控阵星间链路,解决了境外监测卫星的难题。
北斗三号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对民航、自动驾驶等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全新的导航信号体制和强大的在轨重构功能也将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北斗三号卫星增加了性能更优的互操作信号B1C和B2a信号。在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基础上,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SBAS)及搜索救援服务(SAR)。
同时还将采用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4量级,氢原子钟天稳定度为E-15量级。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空间信号精度(SIS)优于0.5m。
北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未来除具备导航、定位、授时等基础功能,还将增加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拓展功能。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农业、海洋渔业、民航、交通运输、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燃气等各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并逐渐进入大众生活。
未来,中国北斗将持续推进海内外应用推广,不断深化卫星导航的高精度服务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继续融合,加快卫星导航领域与高端制造业、软件业的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北斗三号还将加快“走出去”步伐,2018年底之前将发射18颗卫星,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完成30多颗卫星发射,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3年,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计划正式提出。2000年迈出“第一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
2006年《中国航天白皮书》正式宣布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部署,2007年发射第一颗“北斗二号”卫星,我国开始正式组网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在“第二步”发展战略中,我国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
“第三步”的目标是到2020年前后,建成由30颗左右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即北斗三号。
北斗三号工程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已经全面突破系统核心关键技术,完成地面验证,卫星状态基本固化,特别是2015-2016年成功发射5颗新一代导航卫星,完成了在轨验证。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