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2005-02-23 17:04:00  出处:快科技 作者:驱动之家评测室 编辑:rayHu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color=#DC143C] 本文其它章节[/color]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产品篇)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总结篇)

[测试概述]

本次DVD刻录机横向测试主要其中在读取性能与刻录性能两大方面,从主流应用及测试用时方面考虑,并没有涉及到数字音频抓取(DAE)、读盘(ECC纠错)与超刻能力的测试(换句话说,这些因素不足以影响DVD刻录机购买者的倾向)。本文将介绍各刻录机读取各类光盘时的表现。由于,DVD-5 ROM型光盘已经支持得非常好,均以达到16X的读取水平,因此没有列入测试项目。

我们共测试了DVD-R、DVD+R、DVD-RW、DVD+RW、CD-R、CD-RW与DVD-9 ROM等7种格式的光盘。虽然在产品的参数列表中,大都标注了相关性能参数,但实际的测试将能反应出真实的性能水平以及参数以外的东西,相信也是读者所关心的。

本次测试使用的是Nero CD-DVDSpeed软件,版本为3.61。

在下文中所列出的成绩对比表中,我们用红底白字来注明相应测试项目中的最好成绩,而传输率测试结果中,若有括号中的数字,则代表了测试中其达到的最高速率,因为很可能会出现到最后降速的可能,但最高达到的速率则有助我们了解产品的真正能力。

    [DVD+R光盘读取性能测试]

DVD+R读取曲线图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在DVD+R光盘的读取测试中,NEC的ND-3520A获得最高的传输率表现,其次则为先锋108、华硕的1604P与浦科特的716A,最高速率达到了12X,而4160B则是唯一的一个10X的选手,其他的产品则保持在最高8X左右的水平。在访问速度方面,三星的552U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仅在全程访问用时方面输给了4160B,除此之外,浦科特的716A、明基1620P也都有良好的访问速,传输率冠军3520A的表现则差强人意,当然这有可能是光盘。在突发传输率方面,716A的接口效率表现不俗,领先于其他采用UDMA-66接口的机种。而1633S在认盘速度方面表现出众。

    [DVD-R光盘读取性能测试]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DVD-R光盘的读取测试与DVD+R很相似,不过在访问时方面,三星的552U不再是冠军,而716A与1620P则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水平,不过三星的552U对DVD-R光盘的识别很快,不知道是不是CD-DVD Speed的测试出现了误差。

 

 

    [DVD+RW光盘读取性能测试]

DVD+RW读取曲线图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在DVD+RW读取测试中,716A表现出了明显优势,是唯一提供12X DVD-RW读取性能的机种,但在全程访问时间方面,则又明显落后于其他产品,而1620P与三星的552U则在访问时方面保持着稳定发挥。在接口速率方面,UDMA-66的机种,除了索尼的710A与台电的TD16,都达到了25MB/s的水平。

    [DVD-RW光盘读取性能测试]

DVD-RW读取曲线图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与DVD+RW的测试一样,716A获得了传输率的冠军,但在全程访问时间方面仍然表现异常,这已经不能用盘片兼容性来解释了,看来716A在DVD复写型光盘的读取性能方面仍需改进。与之相比,1620P与552U则表现稳健,但716A的突发传输率也是一向的稳定,三洋芯片的接口控制功力的确不俗。

    [DVD-9 ROM型光盘读取性能测试]

DVD-9 ROM读取曲线图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在DVD-9的读取测试中,出现了怪异的现象,同属一门的108与1604P的表现大相径庭,108最高只达到了近5X的水平,与其标称的参数并不相符,而1604P则表现正常,另外3520A的表现也比较“抢眼”,虽然与标称的参数相符,但显然有些落伍了,随着双层DVD刻录盘的不断普及,对双层DVD光盘的读取性能(因为不见得都是刻录成播放用的DVD光盘,肯定也有数据应用)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方面,明基的1620P表现出色,近10X的读取速率优势明显。另外,4160B似乎对双层DVD的读取有一些控制上的问题,第二层的读取显然有些不太正常。

在访问时间方面,552U再次站在了前面,仅在全程访问方面以3毫秒的差距落后于1620P。在突发传输率方面,台电的TD16则一鸣惊人,创造了最高纪录26MB/s。

 

 

    [CD-R光盘读取性能测试]

CD-R读取曲线图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在CD-R的读取测试中,建兴的1633S以超出标称参数4X的表现获得第一,以非常接近CD光盘52X的读取极限,而采用同样芯片组的索尼710A则只到40X的水平。在访问速度方面,552U两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与之相抗衡的则是716A。而且552U在读取速率方面也紧随1633S之后。

    [CD-RW光盘读取性能测试]

CD-RW读取曲线图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在CD-RW的读取性能方面,1620P与4160B并驾齐驱,明显领先于其他对手。而在访问时间方面,则是1620P与552U你来我往,但就综合性能来看,1620P占优。值得注意的是,108与1604P以及TD16对CD-RW的支持似乎有问题,全程访问时间比较异常,显然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刻录测试概述——认识刻录曲线]

本文可能要算是读者最为关心的内容了,毕竟DVD刻录机的首要工作是刻盘,读取性能好则只是锦上添花。而随着DVD刻录机的降价普及,DVD刻录机已经不再是面对老用户的选择,对于新装机的用户,它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询问过不少朋友,他们认为PC机箱内比较理想的搭配是一台DVD-ROM驱动器+DVD刻录机,前者用来读取光盘,而后者就只是用来刻盘,分工明确。的确,200多元的价格已经让DVD-ROM驱动器代替了CD-ROM成为了光存储产品市场上的主流,而DVD刻录机则以一个“大COMBO”的形象,将CD-RW的市场挤压。如果你只刻CD光盘,肯定也不会关心我们这一专题,但如果你想兼而有之,DVD刻录机就不得不是选购的对象。

一两年前,选购DVD刻录机的用户,可能是DVD-ROM、CD-RW、DVD刻录机或者是COMBO、DVD刻录机的组合,而今,新装机用户的加入,也使得DVD刻录机所要肩负的刻录任务更多更广,以往由CD-RW或COMBO负责的CD刻录将更多的转移至“大COMBO”。有人可能会说,都能刻DVD了,谁还会刻CD呢?但并不能这么一概而论,比如制作CD音乐光盘,比如复制某张游戏光盘,这都需要有对CD刻录功能的支持。因此,我们这次测试的项目也加入了CD光盘的刻录测试,以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导购信息。

本次测试采用的是Nero CD-DVDSpeed软件,版本为3.61,直接以“生成数据光盘”的形式进行刻录,并获得刻录曲线,由于生成光盘的操作与用Nero进行真实刻录一样,同样有导入与导出操作,因此可以反映出真实的刻录性能,若出现刻录失败的情况,我们会刻录第二张,如果还失败则不再继续测试。

认识刻录曲线

在进入正文之前,我想有必要介绍一下CD-DVDSpeed所生成的曲线图,可能有一部分读者还不是很明白其中所代表的含义,在此进行简要的讲解,高手们就可以不用看了。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这是一张Z-CLV方式DVD刻录曲线图,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信息,如果是CD光盘刻录机,下方的标尺就将变成时间点(单位为分钟),刻录容量终点线也就是刻录时间终点线,因为CD光盘是以“分:秒:帧”的方式来表示容量的

曲线图中的相关要素已经标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数据传输率、刻录机主轴马达转速已经刻录容量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些都是刻录机Firmware所预制好的代码来控制,所以分析曲线图就可以看出刻录机的大体写入策略。

比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起始速率为6X,结束时的速率为12X,而主轴马达的起始转速大约为8000RPM(千转/分钟),当刻录进行到了400MB左右的地方时,刻录机进行了第一次提速至8X,而在提速时马达转速已经降到6500 RPM左右,但提速后达到了9200RPM左右,之后再次下降,而传输率保持平稳,到了2GB容量点时,传输率再次提升至12X并保持到刻录结果,而转速也从6000RPM再次回升到9000RPM左右,终点时降到7000RPM。

这样一来,我们会就能发现变速点的策略,从而使我们对所测试的产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刻录测试概述——CLV与CAV那种刻录方式更好?]

CLV与CAV一直是刻录发烧友们所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在进行分析前,我们还是来看看它们的特点,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可以跳过本节。

*恒定角速度——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恒写线速度——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局部恒定角速度——P-CAV(Partial-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区域恒写线速度——Z-CLV(Zone-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1、CAV方式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CAV方式CD刻录曲线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CAV的特点是转速恒定(单位时间内盘片旋转的角度恒定),传输率持续攀升,这种方式也是目前硬盘所采用的。由于光盘是从内向外刻录,因此在光盘的外围,由于单位转动时间(也就是转过的角度)内光头的记录区域越来越大,而信息号点的单位长度不变,所以数据传输率也就会越来越高。CAV的优点就是主转马达无需变速,容易控制。但在刻录时,由于单位时间内划分的记录区长度越来越大,而要在相同的时间内记录更多的数据,肯定要实时的控制激光功率的提高以满足更高倍速刻录的要求,因此对激光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会比较高。

2、CLV方式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CLV方式CD刻录曲线图

CLV方式的特点则是数据传输率恒定(单位时间内光头相对于光盘移动的距离恒定),但主轴马达的转逐渐降低。由于在单位时间内光头走过的长度一致,数据传输率固定,因此从理论上讲,激光刻录功率无需变化,但它要控制需要马达控制电路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不过,刻录光盘都有预制好抖动轨道以提供马达转速的控制信号,因此控制起来并不算复杂。

CLV可以说是最为理想的刻录方式,因为它的刻录效果最高,起始与终止速度是一样的,不像CAV那样有明显的落差。然而,CLV的线速度恒定也意味着在周长更短的光盘内圈要达到指定的速度,马达的转速就要很高,从CD-DVDSpeed的曲线图上可以看出,若以CLV方式进行16X DVD刻录,那么马达的转速就要高到21000RPM,若以CLV方式进行48X CD刻录,转速则将近23000RPM,要知道盘径小得多的硬盘,目前最高的转速也只有15000RPM,所以,CLV只能用于低速的刻录。

3、P-CAV方式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P-CAV方式CD刻录曲线图

P-CAV刻录可以看成是CAV与CLV的一种组合,一开始采用CAV方式,转速不变,数据传输率持续提高,到指点的切换点时,则转变为CLV方式,转速下降,数据传输率保持恒定。从某种角度上说,P-CAV是为CLV服务的,前面的CAV方式是为摆脱光盘内圈周长小对CLV造成的限制,而到后期随着刻录半径的加大,CLV就有发挥的空间了,因此最后切换回CLV以保证最佳的效率。显然,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早的切换至CLV方式,速度就会越快。已经有公司使用P-CAV技术把DVD刻录时间缩短到5分50秒。

除了P-CAV之外,人们还开发了一种让CLV继续生存的技术,那就是Z-CLV。

4、Z-CLV方式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Z-CLV方式DVD刻录曲线图

Z-CLV方式的曲线图,在上文已经分析过了,与CLV相对比,我们能发现,Z-CLV的特点就是若干个台阶,将刻录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采用CLV方式,而在区域结合点进行速率与转速的变化。

Z-CLV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绕开光盘内圈对CLV的限制。先以低速起步,分阶段的进行提速。能提速的原理已经在P-CAV的介绍中说明了。显然,最高速率的平台越长越好,最低速率的平台越短越好,而且从理论上讲,台阶越为密集,Z-CLV的效率就会更高,因为它更有效的利用了光盘周长逐渐增加的变化,但是,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切换速率时要对数据处理和马达控制有较大的变动,因此从实际应用效果上说,台阶越多可能控制起来要更为复杂,这就要看厂商的取舍了。

目前来看,在高速记录中,主要就是Z-CLV与CAV两个流派,下面们就来看看他们之间的优劣。

Z-CLV与CAV刻录特点分析

有人可能会发现,在上图中,除了起步在8000RPM外,后两次的提速都以9000RPM为基点,这可以算是Z-CLV应对高速记录的的一种基本设计理念——尽量以最高转速为切变起点,以获得最佳的效率,而且事实上,Z-CLV所面临的问题还在于切变点的起始速度必须要高于最高倍速时CAV方式下的转速,为什么呢?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假设CAV方式16X DVD刻录时的马达转速为9300RPM,如果Z-CLV也以这个转速为切换时的转速起点,那么就意味着刻录到终点时才是切变到16X速度的时候,因此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想用Z-CLV实现16X DVD刻录机,切变时的转速点要比9300RPM更高,之所以说9300RPM是极限,那么可以想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提高是多么的困难。

因此,由于转速与成本的原因(高品质、更高转速的马达,成本也会更高),在16X DVD刻录时代,大部分厂商转为CAV方式,Z-CLV方式只有少数铁杆厂商还在继续使用。但这并不代表Z-CLV在其他方面比CAV落后,相反,在低于16X的刻录时,有哪些16X刻录机是用CAV方式的呢?所以,这反而证明了CLV相对于CAV效率更高。我们不能因为转速的限制就全盘否定Z-CLV。

再说说对刻录质量的影响,从理论上说,假设光盘的生产质量过硬,染料涂层在任何一点都是均匀且一致的,那么CLV要比CAV刻录起来更轻松。因为即使不加入针对光盘质量的OPC(最佳功率控制)因素,CAV也要面对自己本身逐渐提高的激光功率的问题。因此,在保证刻录质量方面,CAV反而要比CLV难度大。Z-CLV在这方面继承了CLV的特点,先锋与华硕公司为什么一直宣布Z-CLV的刻录质量好,从某种角度上讲,是有一定依据的。不过,速率切变时的控制对Z-CLV来讲是一个关键,如果控制得不好,对刻录质量肯定是有影响的。

说这些,并不是偏向Z-CLV方式,只是最近有关这方面的争论已经变得不太客观。Z-CLV有Z-CLV的软肋,CAV也有CAV自己的难言之隐,关键还在于厂商的发挥,我们绝对不能把刻录方式与刻录质量简单的等同起来。

    [刻录测试概述——我们如何测试光盘质量?]

本次专题,为了更客观的反映刻录光盘的质量,我们使用了两套配置对所刻录的光盘进行光盘质量测试,它们分别是:

浦科持PX-716A+PlexTools Professional 2.18

明基DW1620P+Nero CD-DVDSpeed 3.61

由于光盘的质量与所测试用的驱动器密切相关,因此只有一个测试平台的说服力并不强,而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组建SOHW-1633S+KProbe的测试平台,不过有上面两个组合,我们认为已经足够了。

有关光盘质量的参数,在我们早前的《有多少错误可以忍耐?CD与DVD光盘质量深入探讨》专题已经有详细的阐述,在此就不再多言了,我们仅列出关键参数的错误率上限,以供读者参考:

DVD光盘:

PIE(PI错误):每8个ECCB组合的错误数不得超过280

PIF(不能修正的PI错误):每1个ECCB的错误数不得超过4个

POF(不能修正的PO错误):0

Jitter(信息点长度误差):DVD-R/RW为8%,DVD+R/RW为9%

CD光盘:

C1错误(CIRC第一阶段解码错误):每秒不超过220个

CU错误(CIRC第二阶段不可修复的解码错误):0

Jitter(信息点长度误差):15%

这是要注意的是,PlexTools Professional的C1/C2测试中的CU与Nero CD-DVDSpeed 3.61中C2错误所代表的含义应该是一样的。测试DVD光盘时,我们在PlexTools Professional下以中等精度,分别用Burst和SUM1两种方式进行了测试,前者可以提供PIE与POE数据,后者则提供了PIF数据。由于要进行两次测试,但每次测试都会提供POF的数据,因此在下文的PTP测试结果列表中,POF一栏中,如果数值非0,那么不带括号的是在Burst测试中出现的结果,括号中的数值是在SUM1中测试的结果。

虽然没有POE的相关规定,但与PIE与PIF一样,都是越少越好,在查看数据时,我们要关注两个指示,一个最大值(Max),一个是总和值(Total),前者如果超出标准太多,虽然可能也不会造成不可修复的错误,但将降低光盘的读取兼容性,遇到某些读盘能力较弱的光驱时,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即使低于标准的上限,也是越小越好。而错误总和体现了刻录整体质量,如果说一款刻录机,错误数的最大值“遥遥领先”,但错误总和很小,就说明刻录机的即时刻录优化策略还不完善,不能应对突发的光盘问题(染料、盘片倾斜等),但总体水平较好。如果最大值很低,但总和值很高,就明说刻录机整体表现较好,但写入策略对这款光盘并不是最优化的。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CD-DVDSpeed 3.61有一个很好的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刻录机的工作情况。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CD-DVDSpeed 3.61在生成数据光盘时把刻录时的曲线图也保存在光盘上,在做质量测试时,就可以调出来

通过CD-DVDSpeed 3.61所给出的错误柱状图,结合所记录的刻录曲线图,我们就可以对应的分析出在刻录曲线的某一阶段,对光盘质量有何影响。比如上图,是LG 4160B刻录威宝16X的质量检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4160B虽然使用Z-CLV的刻录方式,但几次提速没有影响到错误的数量,也没使Jitter发现波动,但在最后一次提速后,PIE错误明显提高了。

最后说一说CD-DVDSpeed 3.61的质量评分,这个评分主要受C1、C2和PIF错误峰值影响,至于PIE、Jitter,甚至出现DVD光盘不允许的POF错误,也不会降低质量评分,但C1与PIF峰值越高,得分越低,从这点来说,这个评分 并不十分智能,谨供读者参考。

    [29种光盘之刻录实战!]

我们在后面的测试列表中,提供了所有的测试结果截图,有兴趣的用户可以自行分析刻录机的表现。好了,下面就来看看刻录机们的表现吧(列表中的红底白写代表最佳值)。

注:经过后来对另一款全新的产品进行补测,发现本次专题所测试三星TS-H552U刻录机存在着个体问题,请读者注意,相关信息请见我们随后的“总结篇”。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点击上面的大图可进入各个盘片的刻录测试结果。

[color=#DC143C] 本文其它章节[/color]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产品篇)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总结篇)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29种光盘的考验——10款16X DVD刻录机的较量(测试篇)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