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高铁真的有致命辐射吗?
2013-01-19 10:55:13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流言:

高铁尽量不要坐,高铁乘务员最近又招了一批,因为上一批集体辞职了,因为高铁辐射严重,乘务员不是不孕就是流产,因为引进的只是高铁机芯,而车厢和防辐射设备根本没有!因为一块半米的防辐射玻璃要三万块,他们省到了自己腰包,而百姓却要深受其害!如果不相信,有人在高铁上实测了电磁辐射的变化,明显在加速的时候,特别是维持在高速运行的阶段,电磁辐射很大,甚至有的时候还要超过微波炉的电磁辐射。

高铁真的有致命辐射吗?

真相:

高铁辐射有多大?

果壳流言粉碎机指出,其实不只是高铁,电力机车、电传动内燃机车、地铁、有轨电车以及其他很多使用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列车车厢内的电磁辐射,不仅和列车使用的电气特性有关,还与车辆类型、测量点在车厢内的位置和高度、列车行驶状态等复杂的因素有关。下文讨论中,我们将重点关注高铁列车乘客车厢中的电磁辐射。

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我国高速铁路上运行的列车,使用的电力一般为2.5万伏特、50Hz交流电。相应地,高铁的高压电力设备就会辐射出这个频率段的电场和磁场。

1、频率为50Hz的电磁场辐射限值

根据ICNIRP的安全标准,高铁产生的50Hz左右的“极低频电磁辐射”,电场辐射的安全标准为5kV/m(kV/m即千伏特每米,电场强度的单位)以下,磁场辐射为100µT(µT即微特斯拉,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以下。这一安全标准是根据国际上相关医学研究制定出的,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这一标准需要调整。

ICNIRP是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这是一个非政府的独立组织,由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这个组织根据最新科研进展,评估各种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ICNIRP提出的辐射安全标准已经被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采纳,我国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标准也参考了ICNIRP的标准。

ICNIRP对公共人群制定的电磁场安全参考水平。50Hz的电磁场应参考第四行,其中电场限值为250/f,频率f=0.05kHz,因此限值为5000V/m;磁场限值为5/f,同理计算可得限值为100µT。)

高铁真的有致命辐射吗?

2、中外高铁列车磁场辐射实测

高铁上运行的列车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动力集中式,这种列车主要的电气设备和牵引电机集中在列车一端或两端的机车上,与乘客车厢是分离的。另一种是动力分散式,动力系统分布在多个车厢。

英国1998年一项研究表明:动力集中式列车的电磁辐射集中在机械间、司机室附近;乘客车厢的磁场辐射值一般在30µT以下,在乘客坐着的高度典型辐射值小于5µT。动力分散式列车,特别是早期型号,在车厢地板高度上的电抗器附近可以测到比较大的磁场辐射,但乘客全身收到的辐射量仍然在安全范围内。

中国的情况如何呢?经过检索中文期刊,我们没有找到关于乘客车厢内的磁场辐射的文献报道,但互联网上曾经流传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人用仪器在列车的车窗附近测量了磁场辐射值,测到的值是10µT左右。遗憾的是视频只测量了车窗附近的磁场辐射,也没有说明是在什么类型的高铁列车上进行的,而且该视频并非源自正式的媒体报道,仅可作为参考。但仅从该视频中来看,这个实测的磁场强度值是在ICNIRP规定的限值(100µT)以内的。


视频源地址

3、我国动车组电场辐射实测

一篇2012年的中文论文 测量了动车中的电场辐射,发现对于CRH2A和CRH5A型动车组,在一等车厢、二等车厢、车厢连接处、驾驶室等位置,电场辐射值分布在0.011-0.021kV/m的范围内。这个值也在ICNIRP规定的限值(5kV/m)以内。

4、其他频段辐射

除上述50Hz工频辐射之外,高铁也会产生其他频段的辐射。其产生原因很多,比如因为受电弓和接触网接触不良而产生的辐射,以及电流在变压、变频等过程中相关元件产生的辐射等。这类辐射的频率范围较广,从几十Hz到2GHz都有分布。对于这类辐射有相应的研究,也有国家标准对其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做出了规定。

国内2010年有一篇论文对动车组列车车厢内的这类辐射进行了实测和分析,论文重点关注了30MHz到200MHz频段的辐射。经实测,这个频段的辐射在车厢内电场强度只有50dBµV/m左右,不到1mV/m(毫伏特每米)。而ICNIRP给这个频率波段的电场辐射制定的安全标准是28V/m ,我国环保局制定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则未指定限制,而是给出参考值为12V/m [7] 。无论按哪一个值来看,上述研究中的测量值与安全标准相比还有较大距离。对这类辐射一般只考虑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高铁辐射VS.微波炉辐射

流言中说“(高铁电磁辐射)超过微波炉的电磁辐射”,这个说法很容易引起误解。首先,这里与高铁的电磁辐射进行比较的显然不能是指微波炉内部产生的、用来加热食物的微波辐射。这二者频率不同,无法直接比较。更何况微波炉的微波辐射被金属炉身限制在其内部,并不会对外面的生物产生危害。如果要比,就应该与微波炉(以及其他家用电器)向外散发的低频辐射进行比较。

以下是家中一些电器在30厘米距离上磁场辐射值的大小,可作为参考:

微波炉:4 - 8 µT
日光灯:0.5 – 2 µT
洗衣机:0.15 – 3 µT
电冰箱:0.01 – 0.25 µT
电视机:0.04 – 2 µT
电脑:小于0.01 µT

前面说过,有研究测出车厢内的磁场辐射值在30µT以下,典型为5µT,可见高铁车厢的辐射相比于部分常见家用电器的辐射还是要高一些,但也仅仅是略高,且都在安全范围(100µT)内。还要考虑到,我们在火车上的时间一般只有几个小时,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三万块的防辐射玻璃存在吗?

流言里还提到有一种“半米价格就要三万块的防辐射玻璃”,不过经过网络搜索,我们并没有发现这种和切糕价格有一拼的玻璃在哪里有卖。

防辐射玻璃一般是指用在医院X光室或者核电站、掺入少量铅的玻璃。它可以吸收和阻挡X射线辐射和核辐射。这种玻璃防护的是电离辐射(可以破坏分子、对生物体造成伤害的辐射,包括X射线、核辐射等),而低频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 ,与这类防护玻璃的功能风马牛不相及。也有的防辐射玻璃是指一些建筑使用的吸收阻挡热量辐射、让房间冬暖夏凉的玻璃。这些辐射指的都不是高铁上的这种低频电磁辐射。

即使这种用于防护低频电磁辐射的玻璃真的存在,对于高铁辐射也不会有多大用处。如前所述,车厢内部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有动力的车厢底部的牵引电机。除非把这种“防辐射玻璃”铺在地板上,否则就跟车厢内辐射关系不大。事实上,车厢本身的金属外壳对于电磁辐射就有一定屏蔽作用。列车设计者会让车厢底部的金属板厚一些,以阻挡来自于牵引电机的辐射。

高铁的辐射让乘务员不孕?

上面谈了高铁辐射对一般人群的影响。那么,对于长期在高铁上工作的乘务员们,高铁辐射会让她们“不孕”或“流产”吗?

首先来看动物实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科学家以往做过很多关于极低频电磁辐射对生物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比如在实验室里把怀孕的小白鼠连续几十天放到不同强度的极低频电磁辐射之下,观察小白鼠有没有出现流产、不孕、胎儿畸形一类的现象。大部分结果都发现,不仅在高铁车厢的辐射强度级别下(几µT到几十µT),就算是一些实验中辐射强度达到数千数万µT,是高铁辐射的很多倍,小白鼠也可以健康地生出小小白鼠,没有发现极低频电磁辐射可以导致生物不孕或者流产的“罪证”。

除了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以外,研究人员也调查过日常生活中接受不同电磁辐射的人群的怀孕和流产率是否有明显的不同,包括不同职业、不同生活习惯(像平时是不是经常使用可以产生极低频电磁辐射的电热毯)的人群。研究结果不一,其中大多数研究没有发现接受电磁辐射相对较多的女性不孕和流产的比例明显增高;最严重的也只是“风险相比于普通人稍高一些”,比如有研究认为在24小时全天候接受最大为3.51 μT极低频电磁辐射的情况下,女性早产风险值是正常情况的2倍。

不过此类调查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有研究发现在电气设备附近工作的女性流产率稍高,但是无法排除到底是因为辐射,还是因为工作劳累或噪声等其他原因。综合这些研究结果来看,“乘务员不是不孕就是流产,集体辞职” 的恐怖情况纯属危言耸听,是不会出现的。

结论:

高铁作为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的确会产生辐射,但是车厢中的辐射值仅仅是相比于家中的那些家用电器大一些而已,符合国际电磁辐射安全标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防辐射玻璃防的是电离辐射,与高铁电磁辐射无关。高铁和其他电器产生的极低频电磁辐射与女性的不孕率和流产率之间的关联在研究中也并没有被明确证实。

高铁真的有致命辐射吗?
还煞有介事地反辟谣

延伸阅读1:电吹风是高辐射的杀手吗?

流言:

家用电吹风竟然是个高辐射的杀手。连续三次使用家用电吹风的辐射累积量等于医院照一次X光的辐射量。而且电吹风主要是吹头发的,长时间近距离作用于头部,刚在网上求证了,相比也经常在头部附近作业的手机,电吹风杀伤力的确更大。

真相:

对于各种家用电器的辐射问题,首先要说的是几条基本的知识:只要电器两端接上了电压,就一定会有电场存在;只要电器中有电流流过,电流周围一定会有磁场存在;而电器中的电压和电流常常是变化的,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也会产生电场。所以,家用电器无论大小,不管是电脑、电视、微波炉,还是手电筒一类的“家用电器”,只要和电扯上了关系,使用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向外辐射出电磁场。

电吹风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不例外。每次洗完头发后在享受温柔暖风的时候,您可能不会想过,这件小小的电器每秒的耗电量其实是很大的,功率可以达到1000瓦,甚至高过了电冰箱这样的庞然大物的工作功率。作为一件大功率的电器,相比于依靠一块小小的电池以毫瓦级别功率工作的手机,或者相比于工作时大门紧关来屏蔽辐射的微波炉,电吹风工作时辐射出的电磁场强度超出这些“辐射重点嫌疑对象”并不出奇。

可是电吹风辐射出的电磁场强度大一些,并不能说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大。此辐射、彼辐射之间各不相同,差别很大。

和拍X光片的不同

首先和X光比较。X光是一种电离性的辐射,而家用电器辐射出的电磁场都是非电离性的辐射。X光辐射类似于核辐射,可以造成人体内细胞的分子键断裂,有致癌的可能,绝对不能小视,运用中对剂量的控制非常重要。非电离性的辐射却没有这般本领。衡量X光辐射强弱的单位是伦琴,表示身体单位质量接受到的电荷数,而衡量家用电器的辐射强弱通常是电磁场的强度。

可以看出,电吹风的辐射量和拍X光片的辐射量之间无法换算,也就无从进行比较。说“连续三次使用家用电吹风的辐射累积量等于医院照一次X光的辐射量”,估计是脑补的结论。退一步说,即便是想就对人体的影响来比较,也因为作用不同而无法比较。

和手机、电脑、微波炉辐射的不同

再具体分下去,虽然电器发出的辐射都属于非电离性的辐射,也大都属于电磁波里的无线电波波段,但是不同电器辐射出的电磁场如果频率不同,还各有差异。对于电吹风来说,使用的是50Hz的交流电,相应的,电吹风周围产生的电磁波频率也是50Hz左右的。手机发出的用于通信的电磁波频率是在0.8GHz到2GHz的范围内(通信制式不同会有区别)。微波炉里的微波也大致是这一频率,而电脑CPU里电路工作频率为几GHz,辐射出的电磁场频率大致也在这一范围。单看数量大小,电吹风的辐射频率值比这几个哥们儿低好多。

频率的不同使得它们对人体影响的机理是不一样的。射频的电磁场(也就是手机、微波炉、电脑机箱那一类的)被人体吸收后会转化为体内分子快速运动的能量,快速运动的分子之间产生摩擦而温度升高,微波炉正是利用这种热效应加热食物。这种热效应相比于刚刚说的X光的电离效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需要电磁场能量比较大(比如微波炉内部的电磁场强度),才可以对人体真正造成威胁。

但是对于这种热效应,科学界也不敢小视。在用微波炉热食物时,有时会发现食物的内部已经热了,表面却还是凉的。如果电磁场以这样的方式影响人体内部的组织也是很可怕的,所以对于这一频段的电磁场制定了相应的强度标准,一般手机、电脑、微波炉周围的辐射强度都是远远低于安全标准的临界值的。

低频的电磁场(也就是像电吹风一类的)不会有射频的电磁场的那种加热的作用,对人体健康可能的威胁主要在于:低频电场和低频磁场会在人体内产生出或者感应出电流,电流如果足够大,可对神经和肌肉产生刺激。不过要产生这种刺激,电磁场本身的能量要足够大才可以。综合了各种因素,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制定了包含有射频电磁场和低频电磁场的各个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最大安全值:

高铁真的有致命辐射吗?

其中,电吹风辐射的频段和手机、电脑、微波炉辐射的频段的结果如下:

不同的电磁场 安全的最大电场强度(V/m) 安全的最大磁感应强度(µT)

电吹风(50Hz) 5000 100

手机/电脑/微波炉(0.8-2GHz) 39-61 0.13-0.2

可以看出,不同频率的电磁场对人产生危害所需的强度是有很大不同的。电吹风所在的频率与手机微波炉所在的频率就相差巨大,直接拿电吹风的辐射值和手机比较过于简单粗暴了。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报道中会出现这样的言辞:“据上海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一项数据显示,一台普通家用1000W电吹风,辐射值竟达350毫高斯(等于35µT)。”事实上,35µT还远低于安全的最大磁感应强度,实在不需要惊慌。

结论:

谣言破解。电吹风的工作功率比较大,可以辐射出比较强的电磁场,但是电吹风的辐射属于低频率的电磁场,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强度比电吹风的辐射强度要大得多。把电吹风说成是高辐射的杀手,更多的是危言耸听。

延伸阅读2:孕妇要不要穿防辐射服?

辐射是啥呢?

课本告诉我们,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产生辐射。不幸的是,至今人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等于或者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所以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了辐射。无比虚空的宇宙够冷了吧?大爆炸的热度“消散”了百亿年之后,至今还有2.7K,也就是高于绝对零度2.7摄氏度。

当然,辐射跟辐射不一样,就其与健康的关系来说,有些辐射威力大,能使原子电离,称为电离辐射,比如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玛射线还有X光。别小看这能让原子电离的本事。由于生物体是由无数原子构成的,生物体的各种复杂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原子层面的稳定,这些电离辐射可以直接杀灭或损伤细胞,或者改变了DNA的结构,造成遗传上的影响,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著的,我们需要关注接受的剂量并加以防护。

除此之外的辐射都是非电离辐射,从红外线、可见光到各种无线电波。这些非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上最显著的效应就是加热,烤箱主要利用的红外辐射,而微波炉则是微波辐射,在安全方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他们烧熟就好。

人们认识到辐射的威力,并且特别在意不过是百十年内的事。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次年,就有医生发现有销售X射线仪器的商人出现了脱发和皮炎,怀疑与X射线有关。更著名的居里夫人,她同丈夫发现的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给她带来了无比的名声的同时,也给她带来了终生的伤害。由于缺乏防护意识,居里夫人在工作中遭受了大量的电离辐射,最终结束她生命的严重贫血据信可能与之有关。此后,原子弹的出现成为全世界人民几十年挥之不去的噩梦,谈核色变的人们捎带把“辐射”一起列入敏感词名单了。

然而,长久以来,辐射危害只是跟医院的X光机或是核电站这些“强力部门”有关,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会有可能出现大量的电离辐射。对于非电离辐射,除了防护一下紫外线,别晒太多太阳,别拿紫外灯当日光灯使,一向不是人们担心的问题。

孕妇需要防辐射吗?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在1988年6月出版的《美国工业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上,来自一家名叫Kaiser Permanente的非营利医疗组织的三位医生发表了一篇名为《孕期女性使用视屏终端与流产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概率的关系》的文章。所谓视屏终端(VDT video display terminal)就是各种电脑和电视屏幕。这三位医生在1981-1982年间统计了1583名来自美国北加州的孕妇的情况,发现在怀孕头三个月每周使用VDT超过20小时的孕妇的流产率比不接触VDT的孕妇高。

这个研究成果在今天已经演化成了许多版本,出现在各种“防辐射服”的产品宣传里,但是这些宣传材料无一例外的自动忽略了原文作者的一句话:“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VDT产生的非电离辐射与流产率提高之间有直接联系,较差的工作条件和较高的工作压力也是可能的因素。”

迄今为止有关VDT和孕妇的最为广泛引用的大规模研究发表于1991年3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nal of Medicine)上。以特蕾莎·施奈尔(Teresa Schnorr)为首的科学家对2430名女接线员进行了四年的跟踪,这些女性一半工作在显示器前,一半不在。在这四年里,有730人出现了882次怀孕。

科学家们发现,与不工作在显示器前的女性相比,与显示器打交道的女性接收到了较多的频率为15KHz的甚低频辐射,而其他辐射的情况则没有区别。

最终的结果是在显示器前工作和不在显示器前工作的两组妇女在流产率上没有明显的不同;不管妇女每周在显示器前工作多少小时,甚至整个孕期都这样工作,调查研究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恐慌,来自对科学话语的误解

科学家们的关注并没有到此结束。由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前辈相比,当下的人类接触人工非电离辐射的机会大了很多,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确实有一些研究发现了一些非电离辐射与某些疾病的发病之间存在了一定的联系,其中最著名的研究莫过于输电线路产生的低频辐射与儿童白血病关系的研究,由此在大众媒体中掀起的波澜至今仍在社会上产生着影响。

对这个问题最大规模的调查来自于2005年6月份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个研究[4]。在这个研究中,牛津大学儿童癌症研究组的杰拉德·德拉珀(Gerald Draper)等人通过对1962年至1995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29081个儿童(0-14岁)癌症病例进行统计发现,生活在高压输电线附近的儿童患上急性白血病的概率更高。高多少呢?

德拉珀在文中做了这样的计算——以2003年的数据,英格兰和威尔士有970万名儿童,其中有8万名生活在距离高压线200米以内的住宅里,有32万名生活在距离高压线200-600米范围内的住宅里。以当时发病率进行计算,这近千万孩子中大约有400名急性白血病患者。如果高压线的低频电磁辐射的确能造成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话,那么这些高压线要为5名儿童的命运负责。

首先,你没看错,是5人。其次,别忘了那个前提——“如果”。作者在文中明确提醒大家他们的研究结果不能做出这些辐射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事实上某种疾病的发生与太多的因素相关,而流行病学调查又很难理清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影响。就高压线与白血病之间联系的研究而言,有人就推测,可能是高压线附近社区的房价较低,因而其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较低,于是与收入水平相关的生活因素导致了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率的轻微升高。

即便如此,这个结果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相关”的,但实际也不过增加了九百七十万分之五的发病率。所以你明白科学论文中的话语体系与日常生活中的话语体系之间存在多么巨大的鸿沟了吧。

与此类似的还有手机,由于有研究发现使用手机与脑瘤之间存在“轻微的联系”,于是将其列入了“可能的致癌因素”名单。这个消息在大众媒体上传播之后着实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可是当我们回头看那个“可能的致癌因素”的官方解释是“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与之同列的还有咖啡和泡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这些统计出来的微弱相关性,也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与之结论相反的研究也比比皆是。除此之外,其他日常非电离辐射没有发现能有影响身体健康的证据。

天然辐射“防不胜防”,也无须去防

与美国的情况相比,我国女性的生活中充满各种VDT还要晚十多年,然而我们的辐射恐惧症有过之而无不及。各种防辐射的秘籍充斥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比如著名的仙人球吸收辐射说,让这种浑身是刺儿的植物成了办公室里最常见的盆栽,但其实毫无用处。还有众多的防辐射食谱,同样没有科学依据。讽刺的是,传言是防辐射食品的香蕉非但不能减少你接受的电脑发出的非电离辐射,反而会微量的增加身体的电离辐射。

何以至此?前面我们说过,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辐射,除了可见光、红外线这些温柔的家伙,电离辐射也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各种天然放射性物质和宇宙射线带给地球人每年大约是1-3个毫西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做十几次胸片的辐射剂量。食物中也有放射性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钾。

学中学化学时,我们近似使用的钾原子量是39,这是因为自然界存在最多的钾原子是钾39。除此之外,钾还有众多的同位素,其中不乏不稳定的放射性元素,比如钾40。一个人身体里大约有30毫克的钾40,而每吃一根香蕉,体内将增加0.05毫克钾40。如果你每天吃三根香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雨无阻的话,它差不多将会给你带来每年0.0004毫西弗的辐射剂量,大约相当于生活在燃煤火力发电厂附近,由于放射性煤烟带来的辐射。当然了,吃香蕉带来的辐射增量相比本底辐射是极其微小的,并不用担心。

为了照顾那些只看开头和结尾的读者,我在这里总结陈词一下。用科学的话语体系,总结是:

1、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非电离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的提高,也不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

2、只有很微弱的证据表明某些日常非电离辐射与某些疾病的发病相关,但无法证明其因果关系;

3、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定量的天然电离辐射,但剂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无需恐慌。

如果换成日常的话语体系,结论只有一句话:防辐射服是个坑爹玩意儿,大家还是把钱花在其他地方吧。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谷歌眼镜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