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2012-12-31 15:59:45  出处:快科技 作者:上方文Q 编辑:鲲鹏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对于2012年的硬件产业来说,这既是突飞猛进的一年,也是重大转折的一年。智能手机、平板机和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时代浪潮冲击下的传统PC行业则疲态尽显,以前高调唱大戏的Intel、AMD也换成了ARM、高通、苹果、三星,似乎整个地球都在围绕着那些小小的屏幕打转。现在,人们对PC处理器、显卡的规格已经不太感冒,更关心谁家手机用了什么配置。无论在大街上还是餐桌上,无论在车上还是在床上,人们都放不下手中的手机、平板。

没有哪一个产业可以万年长青,DIY、PC同样不例外。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它们仍有自己庞大的市场,但时代在进步,趋势不可逆转。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机、智能手机,设备体积越来越小,却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感谢它们,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一、旱季里的雄狮:Intel向左向右?

每一年的硬件硬件行业总结,我们都是从Intel开始的,不这样也不行。这是一家传奇的公司,完全引领了整整一个PC时代,始终牢牢占据八成以上的广阔市场,掌控着整个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雄厚的技术和资本力量令人难以望其项背。一个又一个对手在他面前站起来又倒下去,如今只有个AMD还在苦苦挣扎。可以说,Intel就是优胜劣汰法则的最佳体现。只可惜,它太专注于计算市场了,太紧盯着和AMD你争我夺了,太轻视从未放在眼里的ARM和移动世界了。

这一年,Intel身上发生了太多的事,几乎每一件都可以显现这个巨人在时代变迁下的艰难,和去年的霸气测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Ivy Bridge处理器强势发布,迈出了Tick-Tock策略上精准的又一步,但却没有了往日豪迈的跨越,让人失去了升级的欲望;往年的行业盛会IDF今年却草草了事,没有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技术和产品,也没有令人期待的宏伟蓝图;Atom强势杀向智能手机和平板机,但迄今为止只能说抢到了沙滩上的一角,距离站稳脚跟尚有时日;功勋卓著的欧德宁突然成了Intel历史上第一位提前退休的CEO,弥漫着壮士断腕的悲壮气氛;市场传闻Intel将在两年后开始放弃独立封装处理器,全面整合封装,彻底杀死DIY,顿时疑云密布……

毋庸置疑,Intel仍然是半导体行业响当当的老大,475亿美元的年收入、15.7%的市场份额、上百亿美元的年利润谁看着都流口水,但光鲜的背后暗流涌动:高通的市值首次超过了Intel,半导体排行也从第六窜升到第三,这就是给Intel最大的警示。

不过说到底,Intel虽然被形容为“旱季里的雄狮”,我们却丝毫不担心其未来。要知道,Intel在成立之初可是做SRAM存储设备的,后来才毅然转型做微处理器,做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大,风风雨雨走到了今天。Intel或许会为当年卖掉XScale业务的短视而后悔不已,但这何尝不是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Atom也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显现了强劲的实力和巨大的潜力,性能方面只有ARM最新的A15架构才能与之媲美,功耗和能效表现也彻底甩到了x86不能低功耗的帽子。有着如此底蕴和实力的Intel,二次转型的阵痛在所难免,但曲折道路的前方就是光明未来。Intel,我看好你哟。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二、从一个敌人到一堆敌人:AMD投身ARM

除却某些偏见,AMD一直是以斗士的形象存在的。弱小的他似乎在永不停歇地顽强对抗巨人般的Intel,甚至一度将其压制得抬不起头来,更是成为广大平民老百姓的福音。其实,我们对AMD的期望似乎有些过高了,能和整体实力数十乃至上百倍于自己的对手纠缠到今天,已经算得上奇迹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现在的AMD来说,生存下去不仅仅要对抗Intel(当然还有NVIDIA),更得跟上时代的脚步,但这谈何容易!Intel这样的老大都如此力不从心,AMD每况愈下其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和去年的情形类似,AMD处理器今年还是花开两朵,境遇也迥然不同:打桩机架构的第二代FX虽然比推土机进步明显,但毕竟综合实力过于羸弱,只能以低价在中低端市场晃荡,动不动8GHz以上的频率仿佛奔4灵魂附体;第二代A系列APU着实不错,也在融合之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但还不足以改变大局。事实上,AMD的处理器部门已经很久不知道赚钱是什么滋味了,绿色的血液正在变红,仿佛给人一种不是AMD收购了ATI、而是ATI收购了AMD的感觉。

AMD自然是不甘沉沦的,也已经给自己找了三条出路,分别是微型服务器、嵌入式应用、超低功耗应用,但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都需要经过漫长的考验。相比之下,AMD突然宣布投身ARM的怀抱最为惹人关注,这对于根子里就浸淫在x86的它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从2013年简单的安全模块到2014年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AMD已经押上了自己的未来。这条路的崎岖坎坷已经是命中注定的,因为这一次,从内部来说AMD要让自己走上一条全新的陌生之路,而从外部来说站在AMD对面的敌人将不仅仅是一个抢答的Intel,更是旺盛的整个ARM阵营:高通、三星、德仪、Imagination,哪一个是好惹的主儿?哪一个不想称霸天下?离开自己熟悉的世界,去一个从未接触过的生态打拼,谈何容易?只能默默地祝福吧。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三、移动处理器:高通称霸 联发科归来

与桌面处理器日子紧巴巴的惨淡境遇不同,移动处理器这两年是彻底扬眉吐气了:高通俨然已经成了新时代的Intel,NVIDIA Tegra连连抢发为这家传统显卡厂商开辟了一条新路,苹果低调之中已经走上了自主设计之路,三星自成一体从上到下都在自己的帝国势力范围内,曾经的山寨之王联发科在错过了智能手机的第一波浪潮之后也强势归来了。只有德州仪器郁闷地走开了。

高通,这个名字曾经距离普通消费者显得很遥远,曾经被视为一个靠专利到处吸血的恶魔,现在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挂在嘴边上,主打处理器品牌Snapdragon(骁龙)也已经家喻户晓,赫然已经可以和经典的“奔腾”相媲美。经过四五年的辛勤耕耘,高通已经占据了移动处理器市场的半壁江山,安卓平台上更是早就过了60%,笑傲江湖。MSM8960引领双核时代,APQ8064掀起四核浪潮,都几乎成了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未来不可限量。

最令其他厂商追赶莫及的是,高通不仅仅是处理器本身强势,还有着完善的配套体系,基带芯片、开发平台、软件生态、通信技术和专利等等围绕着处理器构成了一个极为完善的平台,自然是人见人爱。之前备受好评的德州仪器OMAP系列为什么败走麦城、离开智能手机而转向嵌入式,除了本身发展迟缓,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在基带、通信技术上的缺失,整体实力远远不足以和高通抗衡。

在移动浪潮的引领下,高通的业绩蒸蒸日上,2011财年净利润54亿美元,同比猛增31%,2012财年再接再厉达到61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39%,市值也超越Intel引发行业地震,全球半导体企业排名更是窜升到了第三位。如果是在广阔的非洲大陆上,Intel就像大象行动迟缓,高通则像羚羊极速奔驰。

联发科,一度是山寨的代名词,但过度沉浸于功能手机的成功里,错失了智能手机的发展良机,但痛定思痛之下,联发科步步为营、上演了一出王者归来的好戏。如果单核MT6575还只是小试牛刀,那么双核MT6577就是大杀器,带动了双核手机在中低端的全面普及和联发科的全面复苏,而四核MT6589更是有望在2013年将四核手机带到普通老百姓身边。仅仅是2012年下半年,联发科移动处理器的出货量有望达到8000万颗,而年初对全年的预期值才不过6000万颗。

在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的中国大陆,联发科更是狠狠超过了高通,全年1.8亿部智能手机中约有1.1亿部是联发科驱动的,高通则只有6000万颗上下。凭借高度整合、应用集成、成本低廉这些当年纵横江湖的经典招式,联发科虎啸归来。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四、手机硬件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ARM要革x86的命?这是我们在两年前做出的预言,看起来它正在逐渐成真。上一节中Intel、AMD两位传统x86的大佬日子都不怎么好过,而这一节里的ARM移动世界却是热闹非凡、一片光明。一颗颗小小的芯片,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很有趣,至少在一个方面上,移动世界正在重复PC世界的故事,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是疯狂的硬件升级,尤其是在Android阵营中甚至出现了“天天旗舰、月月机皇”的奇观,以致于本人现在看到旗舰这个词就有点反胃。

首当其冲的就是处理器。从年初的HTC One X开始,四核就成了高端手机的标配,高通、三星、联发科也在纷纷开核四核处理器满足厂商的渴求,八核手机也在蠢蠢欲动了,前些年PC从单核到双核再到四核也没见这种速度。与此同时,作为面子的屏幕也是越来越大。如果说从3.5寸到4寸再到5寸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5.5寸、6.1寸乃至是传说中的8.5寸就只有用疯狂来形容了,而随之到来的便是分辨率、像素密度的急剧提升,依然达到了全高清级别的1080p和超过人眼视觉极限的440ppi,要知道前三代iPhone也才都只有320×480。在这些庞大的“板机”面前,那些7寸、分辨率还不到720p的小平板真有点无地自容了。除了这些,1GB内存、16GB存储都是最最起码的配置了,什么超薄啊、互联网手机啊也都成了噱头。

又和PC上类似,疯狂的手机硬件军备竞赛同样引发了质疑,比如“四核无用论”就被频频提及,毕竟即使在桌面应用上双核也足以满足绝大多数需求。更为尴尬的是,越来越强大的硬件对电量的消耗越来越猛,电池技术却几乎看不到丝毫进步的痕迹,续航时间就成了很多厂商根本不愿开口的尴尬。还有就是,作为一部手机,很多时候最根本的信号和通话质量却得不到保证,什么“天线门”啊“信号门”啊之类的不止一次出现,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么?

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说是HTC机海战术的后遗症,可以指责Android系统硬件利用率的低下,但归根到底还是利益造成的。这么拼命的升级,哪一个不是为了卖掉更多的手机、攫取更多的利润?作为消费者,最关键的还是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入手自己中意的、用着舒服就行了,跟风你是永远跟不上的。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五、AMD南岛抢滩领跑 轮番降价

去年年底的时候,AMD就强行发布了Radeon HD 7970,算是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但也仅仅是象征性的纸面发布而已,进入2012年才全面爆发,并且在整整一个世代里都始终抢在对手前边,延续了Radeon HD 6000系列的急行军特点。

从年初到四月底,AMD只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全面完成了代号“南方群岛”的新一代Radeon HD 7000系列的布局(其实国外完成得更早),抢先占领了制高点,可以无比从容地静待对手回应,而那个时候,NVIDIA的开普勒架构依然还覆盖着一层迷雾,就像上一代费米一样难产。凭借28nm新工艺、GCN全新架构、DX11.1/PCI-E 3.0新技术、ZeroCore Power待机零功耗、3D Eyefinity 2.0立体宽域、强大的通用计算性能等一系列亮点,AMD新一代显卡赢得了普遍赞誉,各方面表现都几近完美。唯一可惜的是,顶级双芯Radeon HD 7990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胎死腹中,只有迪兰、HIS等少数厂商自行发挥了一把,让后来的卡皇之争失色不少。

覆盖了桌面市场之后,28nm GCN架构又迅速出击移动笔记本、图形工作站、高性能计算等各个领域,拥有强大整合图形核心与加速计算性能的APU也很快更新到第二代,不但在桌面和笔记本领域深入耕耘,甚至走向了工作站和服务器。临近年末的时候,新一代笔记本显卡Radeon HD 8000M甚至都露面了。在AMD公司的两大支柱性业务里,CPU部门连年惨淡、一路惨败的CPU,GPU部门却是一路高歌猛进,贡献了不少收入和利润。有时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如果当年AMD没有狠心收购ATI,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

除了快速发布,AMD这代显卡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降价,连续不停地降价。4月中旬、7月底、8月底(这里指国内),Radeon HD 7000系列的不同型号竟然连续三次降价跳水,在整个A卡历史上应该是前所未有的,而且降价幅度也蔚为壮观,比如Radeon HD 7950从发布之初的接近4000元一路来到2000元出头,几乎是拦腰砍半,Radeon HD 7850也从2000元以上到如今大面积的1300元左右。

出现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就是NVIDIA后程发力,给了AMD不小的压力,同时也是源于AMD最初压力太小,价格有些虚高,Radeon HD 7970上来就4500元左右的高价完全背离了“甜点”(Sweet Point)精神。不得不再次感慨,有针锋相对的竞争就是好啊。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六、步步紧逼 开普勒后来者居上

和费米时代类似,NVIDIA在开普勒这一代上也是被对手抢了先,不过正所谓后发制人,NVIDIA今年打了个颇为漂亮的翻身仗。

开普勒在发布之前消息封锁得相当严密,外界几乎得不到任何确切情报。直到三月底,AMD Radeon HD 7000系列几近尘埃落定的时候,开普勒架构首作GeForce GTX 680才姗姗来迟。与NVIDIA以往连连寄出大核心不同,这款一度被叫做GeForce GTX 670 Ti的新卡所用的核心GF104其实很小,35.4亿个晶体管、294平方毫米都只有AMD Tahiti的大约80%,但就是这么个小家伙,凭借超高的性能功耗比、执行和调度效率、各个模块的改进,以及GPU动态加速等新技术,性能比上代旗舰GF110 GeForce GTX 580提升了35-40%之多,比之得瑟的Radeon HD 7970同样有10-15%的领先优势,而且价格不到四千元。这一次,充分摸透了对手脾气的NVIDIA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反击,GF104反而成了小核心的经典作品。

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NVIDIA稳扎稳打,用三个小核心完成了GeForce 600系列的布局,而且极其有针对性地、一个一个地打击对手对应型号,这才出现了Radeon HD 7000系列四个月时间连续三次大降价的奇观。出色的产品,加上NVIDIA对市场营销与宣传的一贯得力把握,一度落后挨打的NVIDIA反而逐步取得了主动权。市场调研数据也显示,NVIDIA目前的GPU出货量和市场份额都比去年有很大提高,抢了风头的AMD却下滑了不少,这恐怕是年初时候很多人想不到的。

这还没完,NVIDIA还有重磅武器:大核心GK110。由它化身而来的高性能计算卡Tesla K20系列虽然理论计算性能不如AMD的新一代FirePro,但是效率和实际表现更加突出,再加上NVIDIA辛勤耕耘的开发、应用生态系统要成熟得多,更加轻松地赢得了市场,在高性能计算、超级计算机领域屡有斩获。此外更有传言称,NVIDIA的下一代桌面旗舰GeForce GTX 780就要用这个GF110核心,而AMD Radeon HD 8000系列只会有大约15%的性能提升,果真如此的话AMD将彻底抬不起头来。明年绝对会有好戏看!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七、4TB硬盘频出 单碟1TB不成熟

其实,4TB容量、1TB单碟都不是今年的新鲜事物,但这几乎是机械硬盘这一年来唯一值得一提的地方。在固态硬盘的普及浪潮下,这也恰恰凸显了机械硬盘的尴尬境地。

早在2011年3月份,三星就展示了单碟1TB技术,但始终羞答答的、异常低调。直到半年之后,希捷才发布了全球第一款4TB硬盘,而且不但是外置式的,随后更是被发现并非期待中的单碟1TB,只是单碟800GB、厚厚的五张碟片而已。

2012年,日立、西数、东芝相继发布了多款4TB容量的硬盘产品,涵盖内置式外置式、消费级企业级,但无一例外都是五碟装,想要大容量你就不得不面对那厚重的身形。单碟1TB的产品其实也有,但只是在去年底到今年初,希捷、西数、日立象征性地发布了寥寥几款产品,最近这大半年都没有了丝毫消息。这种技术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只能猜测它或许还不够成熟,无法四张堆叠在一起。TDK尽管宣称明年会推出第七代垂直记录技术,但通篇说的都是2.5寸盘片,根本没有提及3.5寸。这恰恰凸显了机械硬盘尤其是垂直记录技术已经走到瓶颈,除非热辅助记录或者其他新技术实现质的突破并且投入商业性量产,否则短期内不要指望机械硬盘容量再有大的提升。

而除了技术上的停滞不前,硬盘价格上的“坑爹”更是让人心寒。去年十月底的泰国洪灾让西数等厂商损失惨重,但也带来了千年难得一遇的良机,硬盘报价疯了一般暴涨,尤其是春节前后基本可以让任何人断绝买硬盘的念头。之后大半年硬盘的整体价格逐渐回落,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完全恢复当初的水平,甚至有市调机构预计,明年也别想。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八、SSD普及之年 耐用性仍是焦点

与机械硬盘的乏善可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固态硬盘(SSD)在跨过了最关键的价格障碍之后,终于在2012年迎来了全面爆发和彻底普及,这种我们谈论和期待了好多年的设备成了很多人的首选,装机和升级的时候首先想的就是来一块固态硬盘。

其实在年初的时候,固态硬盘的价格依然有点高高在上、不够亲民,60/64GB容量的普遍在700元之上,120/128GB的基本也都要1200多元,但在机械硬盘受泰国洪灾影响而持续高位的同时,固态硬盘却十分“厚道”,价格一路狂跌,尤其是五一前后大量产品出现了价格暴跌的景象,到现在60/64GB、120/128GB的已经有很多分别不足400元、600元,后者更是成了最起码的配置——装个系统、装些常用软件和游戏、预留一些冗余空间,120/128GB容量刚刚好。

这一方面要感谢固态硬盘从产品的极大丰富,厂商和型号如此之多,竞争日益激烈,价格自然就慢慢下来了,另一方面则得益于NAND闪存工艺的进步导致成本下降到合理水平,最新的已经19nm了,提升速度大大超过了CPU/GPU(虽然没有直接可比性)。

不过与屹立多年的机械硬盘相比,固态硬盘仍有很多难以企及的地方。第一便是容量短期内仍不可能追上机械硬盘。虽然240-256GB型号也基本都来到了1000-1500元价位,但这点容量对当今用户来说依然捉衿见肘,尤其是喜欢看高清影视剧的、玩最新大型游戏的,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一块小容量固态硬盘装系统和软件、一块大容量机械硬盘存数据依然是上上之选。第二就是可靠性始终无法令人放心。随着NAND闪存工艺的进步,闪存颗粒的寿命却是直线下滑,比如MLC闪存的编程/擦写循环次数从3xnm时代的5000次左右滑落到2xnm的大约3000次,TLC闪存更是只有区区500-1000次。虽然从理论上计算,一般负载下都还能用好多年,但在人心里始终是个疙瘩。此外固态硬盘的固件缺陷也是层出不穷,Intel 320的“8MB门”、三星840/840 Pro的“突然死亡”都是明证。硬盘这东西因为涉及到宝贵的数据,要的就是个安心,一旦出现问题比换个显卡、内存什么的麻烦得多,总不能让人每天都备份一遍吧。

从面前的形势看,固态硬盘肯定会更加普及,但不可能彻底取代机械硬盘,二者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取长补短、和平共处。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九、DDR4标准公布 2015年再说吧

从大事记的角度讲,内存这个东西多少有点尴尬,如此重要的零部件,往往却是乏善可陈,没什么可说的,厂商们平常能做手脚的也无外乎提提频率、调调时序、换换散热,而这么多年下来,关于内存说的最多的除了价格波动,就是DDR标准的更新换代了。

2012年9月26日,DDR4内存标准终于正式公布,算是挽救了今年的这个话题。和之前的DDR2、DDR3类似,它的首要使命、也是对普通用户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提升频率、降低电压,不过这次也没什么太值得激动的:传说中的DDR4-4266没有出现,官方标准最高只到DDR3-3200;电压降到了1.2V,不过暂时没有低压版。

其实再往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已经陆续见识过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厂商的DDR4内存条样品,但基本都是企业级规格,而不是普通桌面和笔记本上的DIMM、SO-DIMM。真正“有诚意”的产品尚未出现,而且更关键的是,平台支持还得等很久很久。Intel要到再下一代的企业级Haswell-EX平台上才会第一次正式支持DDR4内存,而那至少是2014年下半年的事儿了,至于桌面上何时引入,谁都没有给过任何时间表。再加上PC行业市场需求的低迷,估摸着怎么也得2015年才能入市、2017年完全普及。所以说呢,DDR3内存的命还长着呢,厂商的日子也紧巴着呢,要不PQI突然就为啥不干了。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十、PC时代结束了 联想尴尬登顶

今年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后PC时代”,这意味着PC时代的落幕,而全球PC出货量将出现11年来的第一次下滑、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大超过PC出货量、移动芯片销售规模即将超越PC芯片、PC所用DRAM芯片比例首次不到50%,以及Google市值超越微软、Windows 8系统不受待见、Intel/AMD连连受挫,这一切都成了后PC时代到来的证据。言而总之,那个围绕着台式机、笔记本打转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其实不说别的,就从普通人日常的生活方式就可以看出来。除了必要的办公,现在哪里还有离开PC就活不下去的地方?无论吃喝拉撒还是衣食住行,人们只要掏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机,就能轻松地搞定一切。这就是进步。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PC大佬们的没落。从早些年的IBM、长城、康柏到现如今的联想、惠普、戴尔、宏碁,后浪终于也无力地趴在了沙滩上。有趣的是,联想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今年第三季度成了全球第一大PC厂商,但却没有任何欢呼声,外界冷眼看待,联想自己也知趣地没有进行任何庆祝,被挤下来的惠普更是一度准备卖掉PC业务,戴尔都在积极向企业解决方案厂商转型。这个时候回头想想,蓝色巨人IBM当年毅然决然地甩掉PC是多么的远见卓识啊!

PC市场依然很庞大,但已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没有了多少利润空间。对于PC厂商来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最要命的就是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向三星、苹果、亚马逊、Google这些时代弄潮儿好好取取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新思路。

驱动之家2012:年度十大硬件新闻

PS:今年硬件总结始终弥漫着一种调调,那就是传统PC行业的低迷和新兴移动产业的旺盛。这样似乎不太好,不过作为一个从业多年、自认为比较资深的硬件编辑来说,对这一点体会是尤为深刻的。虽然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那段PC、DIY崛起的辉煌岁月里我才刚开始入门,但此后时间的玩家经历、七年的职业经历下来,总有一种很失落的感觉,不过就像文中也多次说过的那样,时代总是在变,人也得跟着变,得向前看。况且,能够见证并紧跟时代的变迁,本身也是一种荣幸。与君共勉。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PC电脑#评论分析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