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笔记本电脑之父:让人性回归科技
2012-09-20 15:00:38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1983年一天的凌晨4点,威廉·莫格里奇(William Moggridge)被吵醒,这让他意识到了电子时代的消极一面。他在出差回国的路上在日本某机场买了一块数字手表,卖点是内置收音机和连接在一束电线末端的耳机,但不小心丢失了说明书,于是设置闹铃变成了瞎捣鼓,结果这天凌晨铃声突然大作。

起码他的妻子凯琳知道如何对付这个不听话的东西:一锤砸碎。

对于69岁去世的工业设计先驱莫格里奇来说,这块被砸碎的手表呼唤他走上设计之路,而他的事业日后将对数字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日常体验产生重大影响。早在史蒂夫·乔布斯的苹果数字梦工厂设计出首台Mac电脑之前,莫格里奇就高举起技术人性化的大旗。FT中文网特别撰文回顾了这位先驱的人性化科技设计之路。

笔记本电脑之父:让人性回归科技

莫格里奇为人低调不露锋芒,善用幽默将他人引入自己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一代设计师,他们工作于软硬件交汇点,“驯服”时常让用户抓狂的技术。他还凭借一种经久不衰的设备在工业设计史上打下烙印: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威廉·格兰特·莫格里奇1943年6月25日出生在伦敦,他没有步父亲的后尘成为一名公务员,而是追随了身为设计师的母亲。他毕业于中央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在1969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工作室。

莫格里奇在战后单调呆板的伦敦长大,这让他对日常物品的外观十分着迷。他的父母没有汽车,也没有电视机,或许正因此他才陶醉于美国的物质丰饶。他曾经对《纽约时报》表示,这是一种“不可能的幻想”。20世纪70年代末,他已在加州帕洛阿尔托扎根,这座兴起的城市后来成了硅谷。

与迁居至该地区的苏格兰工程师约翰·艾伦比偶遇,让莫格里奇的新工作室声名鹊起。成果是1982年投产的GRID Compass,它带有可以上翻的屏幕,机身嵌入键盘,以此为原型的“扇贝”式翻盖机器最终成为了如今全球销量最高的主流计算机设备。8000美元的售价让GRID Compass很难被消费者接受,但它得到了军方使用,还登上过太空飞船。

笔记本电脑的实体外形可能是莫格里奇最受认可的成就,但它的使用体验却是他毕生奋斗的焦点。与软件的斗争让他发现自己迷失在另一个世界。

“我认为我们有机会创造新的设计准则,它应当致力于在虚拟世界创造有想象力、有吸引力的体验,让人们能够设计行为、动画、声音和形状,”他后来在自己哲学的总结之作《关键设计报告》(Designing Interactions)中写道,“这也等同于工业设计,只不过它涉及软件,而不是三维的物体。”

1991年,他将自己的工作室与David Kelley Design和Matrix Product Design工作室合并,成立了Ideo设计咨询公司。“交互设计”的概念正是在此时完全成形。Ideo本身也是技术设计的新构思,代表了流程和文化上的突破。他曾经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它的目标是聚集一批核心的“T型”人才:既精通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业设计等不同种类的学科,又有兴趣和能力将自己的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

苹果的首款计算机鼠标和Palm V掌上电脑便是Ideo麾下的突破性产品。Ideo的工作预示着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的到来。早在Facebook面世之前,莫格里奇就设计过一个系统,当银行工作人员查阅账户详情时,系统能够显示出顾客头像,而不是只给出一串数字。

“银行工作人员非常喜欢它,”他说。不过,与计算机时代初期的许多人性化构想一样,该系统在对更高效率的追求面前被摈弃。

莫格里奇于2009年迁至纽约,担任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馆长,该馆隶属于史密森尼学会。在英国,他在2010年获得了菲利普亲王设计奖。莫格里奇的遗属有妻子凯琳与两个儿子亚历克斯和埃里克。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他曾经批评技术行业信奉以“善待芯片”为宗旨的观念。如果人性最终重回舞台,功劳当属那个买过恼人数字手表的人。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笔记本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