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从军工到民用:源科的国产固态硬盘之路
2011-11-03 17:23:42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如今,拥有一台高配置的个人电脑早已不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电脑硬件似乎在变得越来越廉价。而即便你已经换上了最新的CPU和内存,好像它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在其他硬件乐此不疲地更新的时候,电脑的另外一大核心原件—硬盘,反而成为了个人电脑的短板。

从技术上说,自2001年以来,民用级硬盘的转速已经基本没有再更新过,它被定格在了7200转/分钟——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但同时,更高的转速也带来更大的功耗和噪音。在这十年里,它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减价和扩容。

不过现在,这种犹如微型黑胶唱针机的磁碟已经可以被称作传统硬盘了。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的应用,带来的将是高速、低功耗,以及可靠性。千万别以为固态硬盘相对的就是液态硬盘,这只是因为,与传统硬盘依靠磁头读取高速旋转盘片上的数据的机械装置不同,固态硬盘的数据就放在存储芯片里,它的核心取决于控制芯片和存储芯片。除了没有噪音,它还可以免于以往因高速移动或者碰撞震动带来的数据丢失。

但最重要的,高速,才是让人们动心的。最明显的效果是,在测试中,使用传统硬盘的时候可能需要等待36秒才能让操作系统完成启动,而如果换作SSD,只要9秒钟。

看起来,这又是一种革命性的产品,至少对硬盘市场来说。国际上的存储厂商巨头们,以及Intel、三星、镁光等等早已加入这场新的竟争中,而固态硬盘这个新兴的市场更是催生了大量的公司。

湖南长沙的源科就是其中一家。2007年8月成立以来,它专门研发、生产和销售固态硬盘,并在过去3年中获得了10倍以上的增长。在固态硬盘权威的调查机构Storage Search的各季度SSD OEM公司排名中,源科一直稳居前十名。

源科的核心创始人吴佳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之后他留校成为老师,研究固态存储。2005年,吴佳所在的实验室接了一个关于军方导弹用的黑匣子系统的项目,核心是数据采集和存储。为此实验室一开始打算从国外购买硬盘,但让他们头疼的是,当时一个8G容量的固态硬盘价格是2万美元,而项目的系统需要80G的总容量,光这笔费用就已经超出项目经费的额度。这迫使他们选择自己开发,制出了一款读写速度高达420MB/s的固态硬盘,并最终完成了项目。

这次成功让吴佳意识到,固态硬盘将是未来的趋势,它将会变成一个产业。传统硬盘比的是精密机械工艺,国外的技术积累有很高的门槛,而固态硬盘比的是算法,而这有可能让大家处于相同的起点。第一块固态硬盘可以追溯到1989年,但当时固态硬盘仍主要应用于军工、科研机构等领域,与传统硬盘相比,它的价格还是太高。

2006年3月,三星率先发布了一款32GB容量的固态硬盘笔记本电脑。一年之后,Intel也发布了其首款固态硬盘。在这两年里,Google Trends成为吴佳使用频率最高的工具之一。直到有一天,当他像往常一样输入“SSD”查看其搜索趋势的时候,屏幕上显示的这一段时间以来的趋势曲线让他觉得,是时候了。让其下定决心的还是SSD核心芯片的价格,开始下降到逐渐可以接受的量级上。

他找到了徐欣,国防科大的一名教授,还有另外的六七个人,组建了公司的第一支技术团队。公司的注册资金是1000万元。虽然当时国内几乎没有类似的公司出现,但源科成立后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在这个投入巨大而且是面临全球化竞争的产业,他们得如何生存。

吴佳决定先定位在能够活下来的市场。军工是当时最好的选择。这是最先爆发的市场,而且利润最高,军工应用对价格并不敏感,加之有壁垒性,这在国内市场有优势。源科把一半以上的资金都投在这一块。凭借着国防科大的技术背景,公司更多的是通过和学校的合作,尤其是共建了固态存储联合研究中心。这也让源科在这一块的技术研发上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到现在,源科的技术团队有80个人,一半来自于学校的研究人员,一半是公司本身的技术部门。前者关注前沿性的技术研究,而后者则负责把概念产品化和工程化。

在军工领域的投入慢慢获得了回报,据吴佳透露,军工SSD的毛利率基本在6成左右。在最开始的两年中,整个公司的运转都依赖于军工积累的利润,以来补给其他事项。而军工技术相对成熟,吴佳开始考虑寻求将其往商用和民用领域转化。2008年10月,源科接到一笔来自华硕的订单,希望源科可以帮助它们的上网本提供升级的固态硬盘。而此时国内市场的成熟度和用户接受度还远远不够,这也使得源科决定主打国际市场,而在国内消费类SSD市场,源科在2009年也推出了多款产品,但最初比同等容量普通硬盘高出20倍的价格,吸引的更多只是发烧友。

在源科最开始的设计中,因为军工的需求和指标,看重的是高可靠性,所以有一些产品不计成本,挑选最好的器件、最好的材料以及最保险的电路设计,不过一旦涉及商用或者民用化特别是延伸到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如何降低成本,追求性能价格的平衡,就成为他们所必须解决的。

与此同时,吴佳开始感到资金愈加吃紧。除了技术研发上需要更多的投入,在芯片及原材料的采购上也面临压力。对于固态硬盘来说,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Flash芯片颗粒和IO控制芯片,它们决定固态硬盘的性能,同时也决定成本。而这些核心技术仍旧掌握在三星、Intel等不到十家公司的手上。像源科这样的公司,它们更多是采购前者的芯片,通过改变核心技术的算法来进行固态硬盘的开发和产销,像这样的公司全球也为数不多。更多的是模组供应商,约100多家,它们采用第三方的硬盘解决方案,批量生产和销售。

源科这几年通过不断地测试和实验,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提供不同的控制器和解决方案,“我们的优势是熟悉各家方案的优劣,集百家之长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

资金一直制约着源科的发展。吴佳觉得国内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模式更多是利润估值,这对技术型公司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好在2009年7月,他们找到了湖南高新创投,他们在军工市场的表现和SSD的前景最终帮他们拿到了2000万元的投资,这也是国内风投在固态存储领域的第一笔投资

有了这笔钱,源科能够更好地投入消费级产品的开发。因为SSD量产规模不够,这些民用SSD的毛利不足两成,产品不敢轻易降价。源科便把资金投入到丰富产品线上,改进各种尺寸和接口的设计,包括与苹果MacBook Air配套的Lif硬盘,以及针对上网本的卡片式硬盘等。同时在军工产品的转化中,源科也试着砍去一些次要的性能,例如温度范围的控制。

同时资金的到来也让源科终于可以投入研发自主的控制芯片。现在军工产品在产量中尽管只占了20%,但依旧占据了公司一半的收入。未来情况或许会有改变,SSD的价格已经开始有更大的下降。“消费级产品会比较快,今年会出现端倪,而明年会全面看到市场的爆发。”吴佳说。

2010年,源科又通过与上海宏泉的合作获得千万级的投资,但这还不够,这三年源科在技术上的投资比例达20%左右。“在行业里面比例是偏高的,按绝对值是偏低的,想往民用和企业级市场进攻,还是需要大规模资金。”吴佳说。(文/第一财经周刊)

从军工到民用:源科的国产固态硬盘之路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