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评论(0

Facebook入华时机已晚 难与全球互连互通
2011-04-14 09:54:29  出处:   编辑:上方文Q     评论(0)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

几乎每一年,都会有Facebook进军中国的传闻,今年也不例外,但是同样每次都会叫嚣一阵然后归于沉默。Facebook显然不想放弃中国网络市场这块超级大蛋糕,但是中外文化的差异是横亘在其面前的一条天堑,无数失败的先例也不得不让扎克伯格踌躇再三。那么,Facebook真的要在中国“非死不可”么?且看第一财经日报的分析——

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是Facebook无法忽视的巨大“蛋糕”。“如果你遗漏了13亿人的市场,还如何能连接整个世界?”去年10月的一次公开演讲上,Facebook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表达了对中国市场志在必得的决心。时隔半年,这家已拥有6亿活跃用户的全球社交老大入华的消息再度甚嚣尘上。一位业界人士称,Facebook将联合国内某互联网公司共同描绘中国版的“脸谱”。

尽管外媒报道,Facebook已发表声明强调还没有与任何中国公司签署协议,但不少业界人士表示,Facebook进入中国只是时间问题。

如何进入中国?

Facebook对进入中国早有准备。2007年,该公司注册了Facebook.cn的域名;2008年3月,香港首富李嘉诚证实已向Facebook投资逾1亿美元;3个月后,Facebook推出简体中文版本;去年12月底,扎克伯格曾经携其华人女友访华四天,先后拜访了百度CEO李彦宏、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新浪CEO曹国伟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不过至今,Facebook仍被挡在中国市场的大门之外。在Google退出中国后,扎克伯格曾公开表示:“中国市场颇为复杂。

“对于Facebook能否进入中国,现在还很难说,因为至今扎克伯格还没有一个实质性的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他认为,最关键的问题还是Facebook如何与中国方面沟通,能否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

不少业界人士表示,这些因素很可能导致Facebook以一个崭新的社交网站的形式出现在中国,不可能和Facebook全球实现互连互通,否则很难通过审核。对于以开放平台建立强大生态系统著称的Facebook而言,其核心优势将可能不复存在。

对于此前业界猜测的与百度合作建立新站的形式,姜奇平并不看好:“从历史经验来看,合作的模式基本上都没有好结局。百度擅长的是搜索引擎,但目前业界对其广告系统的质疑声不小,已经有点自顾不暇,而且此前百度在互联网其他领域的拓展都不算成功,没必要再给自己背个包袱。”

会否水土不服?

业界对于扎克伯格的想法并不看好,因为此前已有不少失败案例,比如eBay、雅虎、Google和MySpace等。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表示:“上述公司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除政策环境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网民与海外网民不同的用户习惯和文化习惯。

野村证券亚洲互联网研究区域主管Jin Yoon认为,Facebook进入中国的成功希望不大,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竞争对手腾讯、人人、开心、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强势竞争。“社交网站人人网的外观,从颜色到版式到字体以及高度都和Facebook极为相似。有些人可能会将Facebook视为人人网的假网站。”

对于Facebook而言,上述看法多少有些尴尬。不过,其面临的更大挑战在于,目前很难打破国内社交网站所形成的竞争壁垒。“社交网络都具有垄断性,比如QQ上的用户和朋友建立起自己的小社区,一旦需要变动,用户的朋友以及其朋友的朋友等都要大规模搬迁,这样形成新的社交网络成本过高。所以一个社交网络大多都是排名第一,会占到总用户的80%。” Jin Yoon说。

业内人士认为,Facebook在中国市场赶了“晚集”,其中国模仿者开心网计划在美国上市,人人网也将在近期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申请,预计5月份挂牌上市。但Facebook在中国并非没有优势。强大的资本、技术、品牌以及对用户关系的精准把握,令Facebook走在世界前列,而缺乏创新能力的中国社交网站往往被动地跟随其后。

Facebook具有很强的媒体属性,涉及的监管问题决定了其很难做大,未来存在的变数很多。”IT评论人士刘兴亮说。

 

责任编辑:

  • 支持打赏
  • 支持0

  • 反对

  • 打赏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 分享好友:
  • |
本文收录在
#快讯

  • 热门文章
  • 换一波

  • 好物推荐
  • 换一波

  • 关注我们

  • 微博

    微博:快科技官方

    快科技官方微博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快科技

    带来硬件软件、手机数码最快资讯!
  • 抖音

    抖音:kkjcn

    科技快讯、手机开箱、产品体验、应用推荐...